书籍名句
读库0902
1 、观三国之魏蜀吴。魏以政治立邦,挟天子以令诸侯;吴以文化治国,处处歌舞升平;蜀则以经济交通之道驻足,填饱肚子干革命。这些立国思想的差别看似因曹操、孙权、诸葛亮三人的喜好而起,其实与魏蜀吴三地千差万别的地理资源息息相关。魏地处中原,土地广袤,人口均衡,广种薄收,亦耕亦牧,为农牧业文明之重地,欲得富贵者必须得田产,欲得田产必须得封诰,是故人皆欲官;吴位在江南,三角洲地带,土地富饶,人口稍密,人民只需稍稍付出劳动即可得温饱,是故人民不重生产而重享受,欲求富裕者可从事作坊生产各种生活消费品,或从事服务业,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且江南水乡多美女,衍生出丰富的美女文化。江南多才子,大抵是因为追求美女的需要,就像雄孔雀爱向雌孔雀摇尾巴,摇着摇着,尾巴就长长了;巴蜀之地山多地险,唯成都一带为一富饶之平原,可谓险中求生,故人民对生活有危机感,待到蜀汉在此立国后,北方曹魏时时侵扰,更加养成了此地人民的忧患意识,争分夺秒大搞经济建设。本来,这三种地缘形态只是自然地形成并和平共处,并没有特别的区分。三国以后,魏蜀吴三地因长期争战,民众的心理上也慢慢有了国界,你是南蛮,他是北侉,叫着叫着,区分就越来越明显,且有了价值取向的分野。因此,三国时代对中国的地缘文化来说,是一个极重要的时代,曹操、孙权、诸葛亮三人不仅建立了魏蜀吴,而且奠定了中国地缘文化的格局。这种地缘文化的格局直到今天仍然有其大略的形态,而不同地方出来的人,亦有其根本的价值取向差别。 2 、诗这样一种东西,多产自最低贱最残酷的生活,比如妓院或者边疆,但是却需要最高贵的人群来承认。如果没有高贵的认可,那就需要堕落的吸引,比如说狎妓或者酗酒,以示与众不同。 3 、志凌: 永结无情契 天文 二〇 〇九年一月六日 在淡水
读库0804
1 、希腊人在灵魂深处觉得专断的政府对他是一种冒犯。在他看来,那些东方囯家,也许更富有,也许拥有更高的文明,但他依旧是一个宫殿政府,由一个绝对的君王来统治,他不对任何人甚至也不对神负责,因为他就是一个神,这样一位主子的子民就是奴隶。希腊人是不会接受这样一位君王的统治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奴役和独裁是戕害灵魂的,荷马就曾经说过:“假如奴役的日子降到一个人头上,宙斯便取走了他一半的人性。” 2 、对于东方专制主义来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权力与财富,为了炫耀这种权力和财富,人可以无所不为,毫无敬畏,一旦权力和财富在手,这个人似乎就是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神了。然而,希腊人是如何理解人生的呢?他们知道人的限度,接受人总有一死,但一代人去,又一代人来,他们不会因为必有的一死而绝望,不,他们的最大幸福在于死得其所,死得其时;为他自己能参与统治的城邦而死,在荣耀的时刻而死,那是人生至大的幸福。他们的最大幸福也在于活着时让自己拥有的每一天甚至每分每秒都拥有不同的精彩,他们对生活总是充满了不知疲倦的好奇与向往,在他自己参与管理的城邦中生活,可以自由的创造与实践,人类一切领域的活动实在就是一种享受。他们的最大幸福还在于能圆满完成自己的责任——希腊人理解的责任首先是对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充满荣耀的生活,让自己充满乐趣的生活,让自己死时不留遗憾。这些显然是自由的人理解和拥有的幸福,因为如此理解并拥有这样的幸福,希腊人是乐观的、自信的、通透的。 3 、2004年从雅典回来后,刘春红问刚结婚不久的哥哥住哪,他说租房子住。刘春红就直接把钱打给母亲,说给我哥买个房子吧。“在招远市里一百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平方米一千四,一次付清,连装修费快三万。” 2007年3月,刘春红又给父亲买了辆车,东风悦达起亚的赛拉图。招远市齐山镇马家村,他们家新修的车库格外显眼。 “不是我们图这些。就算春红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运动员,我也不有什么想法。最主要的是我们是一家人,她是我亲妹妹,我是她亲哥哥我不会因为她现在好了怨恨她,不会在心里想当初要不是为了你,我现会过得更好。几天前她在电视上说现在比较愧对我,以后肯定会更好回我报答我。其实没必要这样,我们是兄妹,中间没那么多东西。当然她能帮到我,我也很高兴。” “反正现在是苦尽甘来了。家里人很高兴,她也很争气。”
读库0601
1 、潘红霞既不漂亮也不难看,有张满月似的健康的圆脸,身上充满乐观而善意的温暖。如此普通,让人猜想不到,她是一个爱的天才。所谓天才,意味着非凡的能量、创造奇迹的可能,以及,几乎宿命的悲剧感。潘红霞就如此,爱上刘思扬,却终生守口如瓶。爱情本身并没有成就果实,但潘红霞酿造了自己,直到,圆熟之后与梗断开„„潘红霞的最后命运是患乳腺癌死去,似乎尘世纷乱,容不下她那么纯粹、饱满又持久的情感方式。只有在临死前,潘红霞决心专程前往,想告诉刘思扬他是自己一生的眷恋。并非因病患而原谅自己去打扰他的生活,也不是挣扎到尽头的了断——潘红霞是那种人,除非确保自己的爱是一个礼物,否则她不会给予——就像小说中的语文老师留给小玲珑的遗书,是要让对方知道,自己曾被怎样刻骨铭心、奋不顾身地爱过。他们爱到已经不奢望“在一起”这样童话的、也是世俗的幸福结局。如是,他们也从受囚般的暗恋里解放了自己,并把它作为情感上的滋养,像不被光照的花朵依然把芬芳弥散在黑暗里。 当然不必把潘红霞圣化。她也试图挣扎,她的短暂婚姻,就是幻想从对刘思扬的无望专注中得到解脱,但一个人爱并且以怎样的方式爱,并非出于选择。置身于真正的爱里,我们谈不上奉献,因为那是情不自禁,那是无能为力。 2 、按照西方的观点,东方最神秘最反常最可悲的特点,在于它那周而复始的循环史观。无论如何改朝换代,治乱兴亡,东方都以万变不离其宗的超然与孤寂,演绎着一个“停滞社会”的全部符咒。 3 、他们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道,从纯粹的人类感情出发,眼看中国宗法制社会的崩溃、瓦解,无数勤劳善良无幸的普通百姓既丧失了自己的古老文明,又丧失了世代相传的谋生手艺,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但是不应忘记,正是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和老实巴交的农民初看起来怎么无害于人,却始终是东方专制统治的牢固根基,它们使中国人的头脑局限在狭小的时空中,沦为暴政的驯服工具,表现不出任何独立意志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中国这个“活化石”,世界上最古老的“腐朽的半文明制度”往它的人民中灌输的全部教训都是“因因相袭的愚昧”。作为“欧洲的直接对立面”,欧洲文明的“反题”,中国代表着世界上“总体反动、总体保守的强大堡垒”,乃是“腐朽世界的总代表”。
读库1803
1 、……农民里头有许多特殊的人,这些人参与了中国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在诸多历史事件当中,农民所处的是什么角色呢?是一个革命者的角色。我的问题是,农民果真是革命者吗?我的结论是,农民从来都不是革命者。虽然革命的时候,农民永远是先锋,永远是主力,但农民不是革命者,那他是谁?我的结论是,农民只是能量,只是汽油,方向盘永远不在农民的手上。(战争资源) 所以中国的历次政治运动,我们都可以看到农民的身影,但是他们的身份恰恰又是非常可疑的。这里面出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群体,那就是农民当中的积极分子,每次运动来了之后,他们都是冲在最前面。这些积极分子是不是真的有他们的精神诉求?是不是真的有他们的理想目标?这个我几乎不太相信。 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就是跟在后面的,提供能量的一个能源,每次革命发生之后,在他们的内心真正留下了什么?我想到了我们这一代作家,得好好反思反思。比方说农民把地主给杀了,抢占地主的房屋、土地和小老婆。在占有这些资源之后,他们内心的真正状态究竟是怎样的?我觉得这个地方是我们文学的一个空白。我在《平原》里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人都是有良知的,当一个人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占为己有之后,他的内心状况果真是一个胜利者所呈现出来的那样欢欣鼓舞吗?我觉得不能这么简单地看问题,他们的内心一定有罪恶感。但是这个罪恶感上升不到精神忏悔那样一个高度。 2 、1866年,在发表有关黎曼假设的论文七年之后,黎曼在意大利离世,年仅三十九岁。不久,克菜因、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先后来到哥廷根大学,从而形成哥廷根学派,成为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世界重要的数学研究中心。1909年,希尔伯特吸引我行我素的朗道来到哥廷根,填补由于闵可夫斯基英年早逝所造成的空缺。朗道是富家子弟,却甘心选择并不赚钱的数学教授作为职业。他天资聪颖,是那种自小就被定义为“神童”的数学家,但对于女数学家他存有病态的偏见。女数学家诺特是抽象代数的奠基人,曾被爱因斯坦誉为“自妇女接受高等教育以来最杰出的、最富有创造性的数学天オ”,他竟然不太厚道地说:“我可以作证她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但对于她是一个女人这点,很抱歉,我不能发誓。”在哥廷根、朗道不负众望,成为高斯和黎曼传统的继承者。1914年他和穿越欧洲、从哥本哈根来到哥廷根的丹麦数学家哈那德·玻尔合作,……与朗道合作的哈那德・玻尔亦非等闲之辈,他不但是丹麦著名的数学家,还曾入选过丹麦国家足球队,并且随队参加了1908年奥运会。很难想象反差如此之大的两个身份会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哈那德的哥哥名气更大,他就是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大名鼎鼎的尼尔斯・玻尔。 3 、在当时只靠纸和笔的年代,进行复杂到令人难以置信的计算,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到了1925年,利用这一方法计算出的非平凡零点增加到138个。数学家们普遍认为黎曼的假设不是靠计算,而是靠神秘的“第六感觉”。然而,凭着黎曼的同胞、数学家西格尔的不懈努力,数学家们终于改变了这一偏见。 1932年,在黎曼凌乱不堪的手稿中,西格尔发现了散落在其中的函数前三个非平凡零点的数值。让西格尔吃京的是,黎曼计算零点的公式远远胜过格拉姆等人采用的欧拉一麦克劳林公式。在黎曼论文发表后的七十余年里,没有任何一个数学家想到这一凝聚着智慧的计算方法,这是黎曼思想超越时代的又一例证。利用黎曼的公式,英国数学家蒂奇马什计算出黎曼函数前1041个非平凡零点。把这一记录提高到1104个,是英国的数学天才图灵于1953年做出的。图灵的初衷是找到一个反例,即不在临界线上的一个零点。1937年,图灵建造了一个机械装置,试图生成一个实部不等于1/2的零点。不过,他的努力并未达到目的,求出的1104个零点的位置全都符合黎曼的猜测。 图灵被视为计算机之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图灵奖”被公认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1936年他关于“图灵机”的设想,是现代计算机的最早蓝图:1950年他发表的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至今仍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思想。二战中,英国情报破译中心在布雷契菜庄园秘密集中了一大批知识界的精英,图灵也在其中。利用计算£函数零点的技巧,图灵设计的机器成功地破译了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 Enigma,帮助盟军改变了二战的历史进程。 1954年6月7日,当女管家走进图灵的卧室,发现台灯还亮着,床头放着咬了一小半的苹果。图灵沉睡在床上,一切都和往常一样。但是这一次,他不会再醒来,那个苹果是在氰化物溶液中浸泡过的,他永远地睡着了。四十ニ岁,正逢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一代天才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人生...
读库2205
1 、鸦片数千年前在中东和近东出现,地中海周边地区长期把它用作镇痛止泻的药物。这些地区的医疗服务很早就有政府控扼,对于药物发放有相对严格的管制,加上强烈的宗教理念,几千年里鸦片成瘾没有构成大面积社会问题。如果能严格管理,控制依赖性,鸦片确实有药用价值,鸦片的天然有效成分是吗啡,后来人工合成的类似物有芬太尼和美沙酮,这些药物现在依然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镇痛药。但鸦片毕竟是有成瘾性的药物,若是缺乏有效的管控制度,一旦流入民间,很容易带来健康和社会问题。明朝时候中国有鸦片出售,但价格昂贵,只有富豪可能吸食,因为消费能力的天然限制,那时鸦片的祸害范围不大。十八世纪初,清朝雍正期间,鸦片流传范围有扩大趋势,清廷于是明令禁止吸食鸦片,可惜收效甚微。十八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为抵消购买中国茶叶带来的贸易赤字,在印度廉价购买鸦片,然后向中国强力倾销。货源增加伴随价格下降,明朝时“等价黄金”的鸦片,现在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滥用鸦片很快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随后就是清廷的禁烟和两次鸦片战争。 2 、中国古人饮茶,茶叶、茶具、火候之外,对用水也十分讲究。唐朝张又新 《煎茶水记》记载,精于赏鉴的刑部侍郎刘伯刍品评与茶相宜的各地水泉,分为七等,以“扬子江南零水”为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位居第二。张又新另称自己曾在一位楚僧的囊中见到一篇《煮茶记》,文中记述湖州刺史李季卿在扬子驿遇见茶圣陆羽,请教所历烹茶之水的优劣,陆羽说:“楚水第一,晋水最下。”并将天下名水分为二十品,排名榜首的是“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二名,仍是“无锡惠山寺石泉水” 3 、《园冶》强调,造园的关键在于“三份匠七分主人”,这里的“主人”并不限于狭义的园主,而是指善于勾画设计的园林艺术家,即所谓“能主之人”。包括寄畅园在内,江南很多名园都由诗画修养很高的园主与胸有丘壑的职业造园师共同主持创建,其品味绝非寻常工匠所能企及。《园冶》明确提出造园有最重要的两条原则:一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所谓“巧于因借”,就是巧妙地顺应所在位置的原有地形、水势、植被,同时善于借用周围远近环境的风光,适当加以修整,点缀亭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在体宜”就是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该把握分寸,恰到好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园林虽然是人工所造,最终呈现的景象却应该好像天然形成的一样。这两句话完全可以用来概括寄畅园的经营理念:将所在地段的优越条件发挥到极致,所有的景物都得到最适宜的安排,以精妙的匠心营造出浓厚的自然气息,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读库2101
1 、要离开上海的头一天,我们一家人到陆家嘴游玩,我仰望着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突然觉得这些高大的建筑群其实和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屈指算来,我在上海已经待了整整九年的时间,每当我想登上东方明珠电视塔或金茂大厦的顶端,准备俯瞰全风采时,就被八十元一张的门票给镇住了。有次我和一个上海当地的小老板路过陆家嘴,我问他可曾上过东方明珠的顶端?他说没有,他居然也嫌门票太贵。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担心这是一个成功学的故事。毕竟我们大部分人只是漂浮着,恍惚着,就过了自己的一生。 2 、在中国的传统里,历史学有特殊的地位。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称:“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古代中国人,显然并不把历史仅仅当作“过去发生的事”。按照传统眼光看来:第一,历史中包含着“道”,也就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原则,所以,写历史书,也就是在进行核心价值观建设。……第二,正因为历史如此重要,所以史书的修撰,权力是深度介入的。……第三,历史还是社会上层交流的一种方式。因为历史如此重要,所以上流社会的人谈事情的时候,都喜欢引用历史。…… 小说”这个概念,不同时代,变化很大。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开始,小说史的著作很多,没有一部能出一个通今的“小说”定义,这里只能个最单化的梳理。 “小说”这个词,大概是庄子最早使用的。他讲了一个任公子钓鱼的故事,说此君蹲在会稽,用五十头公牛当鱼饵,钓了一年多,其间毫无收获,但最后把叫若的海神,钓上来了。海神是条巨大的鱼,任公子把它制作成一条条小鱼,从今天的浙江省开始分,一直分到广西,广阔土地上的人们,都吃得饱饱的——前几年有个网络段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之大,一只火锅炖不下”,千万不要觉得这类段子侮辱经典,看这段就可知道,最早这么玩的,其实是庄子自己。于是庄子问:和任公子比,拿着小鱼竿到小沟渠去鱼的,倒是哪天都不空手而回,可是都能钓上些啥?所以,像任公子这样钓鱼,是有远大追求,这叫“大达”:每天去河沟边上钓,弄点小鱼小虾什么的,这就是“小说”。庄子说:“饰小说以干县今,其于大达亦远矣。”县是高,令是美。修饰各种小说,来追求崇高美好的名声,距离大达也就很远了。说穿了,则是“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也就是说,“小说”这个名词诞生的时候,是骂人的话,凡是不上档次的作品,都可以叫小说。 3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

13页 / 

744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