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名句
波希米亚香港
1 、说是岁月的手在偷盗,其实更黑的手,把岁月本身也偷走了。 2 、烧我罢。这琳琅戏台散于东涌湾畔方寸,明天便风吹雨打如附荐灯。昨夜笑靥如花,难窥妆,他却探头望,隔海是新机场,我无法寄走一身千万相。夜火烧草,白甲王枪拔连营终走远……白鸟啼处河谷深……那戏子头上凤冠未除,雨中拾得苹花闻,我单衣湿透,月下寒袖看一海的灯火摇荡,天地归于一个小渔村,有人撕扇,有人掀帘,有人画柳暗花明,统统都是明天付诸一炬的好布景。她却探头望,自景中。怀中取出一小镜,“你看,你看,”一幕后,轰隆隆封相又唱红衫郎换了青衫,还是旧时妆。待我搬石头来、拿火镰来,海水上搭一灵台,飞机起落、你的好世界还在。这赤条条干净身、悲伤世界还在。 3 、多少年后,当我们这样说起一间纯粹从云中飘落、隐没的书店,说起空气中一个结构、一个肥皂泡,我们会不会就眯着眼,像感受冬天的阳光?当我们这样说起,我们头上花粉中最后一个乌托邦,被尘埃沦陷;说是波希米亚某个失火山林,说是老旧的塞纳河岸——总之是一个吹笛者失踪的地方。白纸空箱间,新书籍和旧理想间,我们,举一杯酒,像某个除夕夜在这里读着一些关于兔子的诗,然后一口喝尽,火冰交错的所有。多少年后,我们记得我们曾坐在岸边,桃花林中醉醺醺的,守株待兔。
春盏
1 、小狐仙偷走的不夜天中,床是不归的乌篷船。 2 、我们多么草率地成为了孤儿。玛琳娜, 这是我最后一次呼唤你的名字。 大雪落在 我锈迹斑斑的气管和肺叶上, 说吧:今夜,我的嗓音是一列被截停的火车, 你的名字是俄罗斯漫长的国境线。 我想像我们的相遇,在一场隆重的死亡背面 (玫瑰的矛盾贯穿了他硕大的心); 在一九二七年春夜,我们在国境线上相遇 因此错过了 这个呼啸着奔向终点的世界。 而今夜,你是舞曲,世界是错误。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百合花盛放 ——他以他的死宣告了世纪的终结, 而不是我们尴尬的生存。 为什么我要对你们沉默? 当华尔滋舞曲奏起的时候,我在谢幕。 因为今夜,你是旋转,我是迷失。 当你转换舞伴的时候,我将在世界的留言册上 抹去我的名字。 玛琳娜,国境线上的舞会 停止,大雪落向我们各自孤单的命运。 我歌唱了这寒冷的春天,我歌唱了我们的废墟 ……然后我又将沉默不语。1999.4.27 3 、一九八三年夏天,黑夜将临,暮色包围我们的屋子,使我们感到与世隔绝奶奶坐在厨房的黑暗中还没有知道爷爷在香港去世的消息蜻蜓飞进我们的院子我们的鸡蛋花树下落满了枯叶妹妹已经三岁,在花园中睡着了微风吹乱她的短发,她的梦她将会忘记奶奶在厨房中点燃第一根木柴离开这里的人们,至今都没有归来落叶在地上堆积,蜻蜓在风中迷失木柴暗淡的火光,照亮窗外我的脸一九八三年夏天,寂静的村庄神色黯然在黑暗中仿佛有雨水滴落我的双手我,一个夜了还站在门外的男孩凝望着黑暗,突然听见了远方山神的歌唱1997.8.3
野蛮夜歌
1 、1日复一日我们看见风趟过乌云磨损自己,在这一汪巨人遗留的洗脚水;然而在阴霾大地,早不存在的价值被重提。2我们流亡在和平时期,对外称是一场场即兴的旅游,对内是战火处处焚烧我们随身携带的一片深秀。尽管百姓鏖战于商业、逸乐,且地产商一再把他们的山水更新出桃源的血泊,我们仍追随了浓墨偏锋的一笔——七十年前奥登在中国丢失了衣修午德,即使他们都学得了古中国人眸子的清澈。今天,我们丢失了中国。3丢失就是认识。在战时,哀歌等于爱歌,我们在婴孩的哭声中离开这座城市,赶去溺爱另一座痛哭的城市。犹如一个巨婴,艰难转头看另一个巨婴——他正在产床的中心击掌,他似笑尚未大笑,乱发脾气的时刻还未来临。但他已经懂得把RMB换成USD,把美丽定义为美利坚。爱歌换为哀歌,是我们对他唯一的打算。4山水酣畅,出落一派悲观;人民酣畅,呕吐各自混沌的画中天。在哈尔滨,我们丢失了东北烈士纪念馆。正如我们在洞庭丢失了天下之忧。在凤凰丢失了苗人蛊,在平遥丢失了烽火台。在难民中却发现了徐霞客。而不是徐霞村、戴望舒与施蛰存,二十年代迅速跑出赤色,犹抹血迷眼;二十世纪迅速跑进黑色,犹能镀金。5寒山碧水有夺命金,黑山白水又如何?祖国遽然对我们变脸,佳能数码也能模仿粗颗粒乐凯胶卷。你在光前挥手,带出熠熠是我们的旅程,露天电影烧着空白的一段胶片,黑山白水,又岂不是黑水白山?祖国呵,我在胸中细理那栩栩柳烟,那都是你扔弃给我的,那都是我籍以偷渡战火的盘川。 以上2006.5.14.夜作于哈尔滨至北京T18列车上6从东三省下到北平,人民怒而不争,从关外回到北京,人民的甲兵一致向内。宣传移动着边界修订着规... 2 、那戏子头上凤冠未除,雨中拾得苹花闻,我单衣湿透,月下寒袖看一海的灯火摇荡,天地归于一个小渔村,有人撕扇,有人掀帘,有人画柳暗花明,通通都是明天付诸一炬的好布景。 3 、鱼们拈花微笑,像夜林中敛翅入睡的鸟。 用寂静的嘴唇梦中接喋——用水中飘飞的长风用长风中舒展的经幡 鱼们的笑意恍惚,当风吹过嘴唇暗香的浮动恍惚, 反而是微笑生花恰像年幼的佛陀步步生莲鱼们在笑中盘旋, 洁白的水的手指遥指着天上明月 嘴角的梨涡也荡漾,完满鱼们的微笑把我包裹, 像夏天的一瓣瓣桔子, 包裹着中间苦涩的芯菩提树下一片片银叶包裹着无话可说的阿难
读库1906
1 、我发现卖碟的对鞋盒子似乎情有独钟:卖碟的柜台上就是几只鞋盒子,里面放着碟。起初也没什么分类,反正量也不算大,你就在鞋盒里一张张翻吧。后来有分类了,比如这只盒里是卡通,另两只盒里是港片,再一只装着西片。也不知是不是鞋盒大小正合适。根本没有陈列这一说,那是自找麻烦:卖盗版碟是睁只眼闭只眼的事,敲锣打鼓卖起来,未免太不识趣。 2 、停战后,志愿军部队陆续回国,李大爷所在部队并没走,又在朝鲜驻守五年。他说,毛主席给我们派了三件大事:一件是盖房子修路,一件是开垦农田,还有一件是修水库。 据解放军总后勤部公布的数据,中国入朝参战各种队二百四十万,东北支前民工六十万,抗美援朝共计投入终三百万人。 1953年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后,约有四十四万志愿军仍然驻扎在只有中国福建省大小的朝鲜国土上,帮助朝鲜重建家园。当时的口号是:拿出建设祖国首都北京的劲头建设朝鲜,多流一把汗,多留一份友谊。 停战后,苏联也派了少量军队进驻朝鲜,李大爷所在部队驻地附近,也驻扎着苏联军队和朝鲜人民军。李大爷挺自豪地说,当地老百姓,借个东西,或是家里有什么活儿,想找人帮忙什么的,都愿意来中国军营,不去找苏联军队,甚至不找他们自己的人民军。 李大爷所在部队1958年撤回国,为了不扰民,是夜里走的,营房打扫干净,打好背包,没有送行的人群,骡马随行。 3 、我小时候,是物资紧缺的后期,记得东单菜市场的墙上写着毛主席语录“发展经济,保障供给”。那时候小,觉得国家很重视我们的生活,没觉着物资紧缺的痛苦,老师说,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悲惨极了,我们都盼着解放军叔叔赶紧解救台湾受难的小朋友,也过上和我们一样的幸福生活。 多年后,有一次看风凰卫视《锵锵三人行》,台湾嘉宾孟广美说,她小时候,老师经常说:大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天天吃香蕉皮,我们早晚要光复大陆。 看来,两岸老师的说法是一个路数呀。
读库1801
1 、正好印度神话里有一条大鱼,叫作 Makara,译作“摩伽罗”,是恒河女神的坐骑。它的原型是鳄鱼和鲸鱼,样子凶恶,有翻江倒海之能,在佛经里的出镜率很高。印度人直接就用摩伽罗这个名字,来命名那头半鱼半羊的希量怪物,好歹翻译对了下半身。……摩伽罗有那么多写法,为何独独“摩羯”最终胜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羯”这个字,指阉割过的公羊。这样一来、“摩羯”单看尾字,指的是羊,两个字念全,指的是印度神话里的大鱼。结合中印两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让摩羯这个词兼具了羊鱼二态,这才算是把潘神的这个形象给圆回来了。所以摩羯这个名字,看似古怪,其实译得恰如其分,是应当被写入翻译史的杰作。它能够流传千年至今,是有理由的。 2 、得克沙给我看画家于志学回忆他和得克沙的父亲在森林里生活的一段故事。于志学和得克沙的父亲在冰雪开化之前去山里打猎,回来的时候河流开冻了,过不了河。得克沙的父亲到附近去,把挂在树上的一只桦树皮船拿下来,但是船一个冬天没用,破了个大洞。他手里只有一把斧子,没有刀,不能修船。他就让于志学一个人在河边等他,自己花了两天时间修船。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他用斧子砍柴,用柴点火,用火把斧子烧红,再把斧子打成一把刀,用刀剥下桦树皮,把船补好,才和于志学两个人坐船回了家。 3 、乾隆年间,各种手卷、立轴、册页琳琅荟萃,数量远超前代,陆续编为《石渠宝笈》,笔墨神光,辉映宫禁。
读库0602
1 、阎锡山 1937 年去南京共商国是路经无锡,忽然起兴吟出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登报征求,反响很大,但无人应征,几乎成为绝对。1945 年,范长江随新四军军长陈毅在安徽天长把酒临风,观赏大江东去。范忽然来了灵感,脱口对出下联: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等人拍案叫绝。 2 、娇娇女学生,金丝边眼镜,一双皮鞋簇簇新。头戴盘龙结,身穿白绣衣,一朵鲜花插胸襟。风头真出足,闹市常倘祥,要吊膀子霞飞路。 3 、白天,他忙于接触各界人士,促膝谈心,了解社会各方面最新动态。每天午后到报馆主待编务,首先看当天送来的经济行情,因为那时的公债涨落外汇升降最能反应国内政局的变化。其次是翻阅日文英文报纸,对京、津、沪出版的其他报纸也略加批阅。然后评判长短,分配、布置工作。晚间亲自处理重要新闻。版式安排,主要标题,他都要斟酌推敲,精益求精。重要社论,往往亲自动手,下笔千言,一气呵成,如同"宿构"。他工作起来有两大特点:一是不管周围环境多么嘈杂,都能全神贯注写稿 ; 二是知识丰富,对时事了如指掌,并富有远见和预见性,有关国内外的重要数据,不论今古,都能熟记无误。终日忙碌,工作认真细致,却又能游刃有余,驾轻就熟,一切井井有条,毫无手忙脚乱之态。

12页 / 

744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