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以军作品
故事便利店经典语录
1 、这种绝美对我来讲就是某些故事里非常奇妙的时刻,这个奇妙时刻是,它并不是靠剧情在找寻某些救赎。人心受到创伤,或是人被遗弃了,人在生活中被踩扁,发出一种别人用皮鞋踩你的叽呱的悲惨声音,沦为被羞辱和被损害者;而在这个时刻,只有透过电影、小说、诗、音乐这些艺术,在某一种时刻,它有一种幽微的光升了起来,抚平了、疗愈了所有人受过创伤的心灵。 2 、面包店里的灯光明亮得如同白昼,慢慢地窗外的天光也亮了起来,已经是早晨了。但是他们浑然不觉,也一点都不想离开,只是坐在那儿吃着热烘烘的面包。 3 、有一个词叫作“狼狗时光,也有人称之为“魔术时刻”所谓“狼狗时光”,是指凌晨四五点,天将明未明之际,或者黄昏六点左右,白日的光已逐渐撤退,而夜晚的黑尚未完全笼罩的时候。这个时候空气能见度比较低,很像是在看版画、炭笔画素描时,画中人的脸上都浮着一层蒙蒙的灰影。它是一种最模糊、最昧,所有的人和景物都看不那么清楚、看不那么分明、影影绰绰的状态。远远地一个动物走过来,你分不清那是狼还是狗,要靠得很近才能分别。如果那是狼,你就被吃掉了;如果那是狗,以前的人可能会把它带回去吃掉。这种昧、神秘,事物看不分明,光与影交织的幻日景象,是我在这个故事里想要讲的。故事就是用来呈现那些无法用你原本熟练掌握的语言,去描述的惊奇、魔幻、诧异等等我们说“难以言喻”、我们说“百感交集”的时刻与感觉。在人类情感的交流、经验的传递、悲欢离合的演绎中,故事通常是传达一种信息量较复杂、多层次、浓缩或隐喻的关于人类命运的电光一闪的领悟。常常就是在那样的狼狗时光,那样将梦未梦、人还半醒着的某个时刻,故事像一条银光闪闪的大鱼从海里被钓了起来。我们每个人生命中,一定都有某些时刻撞见一个你没有办法用你原有的词汇去描述或表现的状态。如你第一次参加外婆的葬礼,或是生命中第一次迷路,你第一次被最亲爱的人背叛。我甚至曾经遇到一个女孩告诉我说,她发誓她上小学的时候一个人看到夜空中有一整排飞碟,像发光的鱼群飞过去。这些神秘的、难以言喻的时刻,其实正是一个个极珍贵美丽的故事被孵养的最神秘的时候。生命中的这些时刻,就是故事的“狼狗时光”。
匡超人经典语录
1 、而我和蔡那时的相交,仔细想来,正是十五六岁ー个典型台北长大的台北小孩,和南部本省海线黑帮家庭出生的zhitu𨑨迌少年,像两只蜗牛,试探着彼此也懵懂的硬壳(虽然一踩就碎),和粘湿的柔软部分,无法掌握语言,但好像都是教官眼中坏分子的某种“前成人社交腔调”的启蒙。 2 、那一段时间,我在夜晚失眠时,常会在网上看一个叫马未都的老头说古董,因为这一行真正神秘和引人着迷之境,就在 “辨真伪”,所以他说起那些行里眼花撩乱、各种造伪的手法,就像划破唐传奇一个神秘剑客背上的囊袋,里头牵出无数小人儿,翻滚作打,百工技艺,各自炫耀那些以假乱真的绝活。 3 、不,我并没有想到欺骗她什么,她是个美人儿,我有时这样近距离看着她那削尖的下巴,其实是烟视媚行的略长的眼睛,小巧可爱的双唇,会有一种天啊为什么她会把我这废材当作现任的朋友?那种眩晕幸福之感,像他这样的存在,就像那些博物馆里摆放的,其精致、凹褶入内的繁复工艺、消耗手工在其釉色、纹瓣、弧形的时间和意志,远远超过其尺寸空间的瓷器;或那些和我的世界如此遥远的,巴黎咖啡屋里的奢华蛋糕。这样的细致复瓣,像我这样的老百姓,在开口跟她说话的每一刻,就是欺骗。像要把那么精致、蕾丝般薄细,将如此脆弱、柔软、百感交集的一块松露巧克力,在口中咬碎。你的舌头不自觉就会开启一想象的、繁复文明的琴弦簧管。这不是故意的。我猜她之前的男友,或那个年轻艺术家,或那个老王,都不是存心想骗她。那是一种个人文明史的不对称。
西夏旅馆经典语录
1 、这是我们这个移民社会,这个以周边贫穷国家之女孩为“新娘买卖”输入的岛屿,一场关于繁殖意志的残酷剧场吧。曾几何时,他们这些残疾、智障、老朽、贫穷线一下的边缘人……这些男人成为任瑟体的一股;而那些妻子(被谋杀或尚未被杀的)成为另一股。像铁道的双轨。有一天那些异国女孩的基因图谱在显微镜下显得豪华而美丽。她们在漫长而庞杂的民族志基因海洋里插入了这一段密码。 2 、虽然图尼克的祖父那时尚未,并且终其一生未曾读过卡夫卡,但他却比我们这些喝现代主义奶水长大的后生晚辈,更刻苦铭心地体会“测量”的虚妄本质,那种意欲用标尺,测距仪,水平仪种种工具理性对抗一种在出水孔漩涡里打转,被一些笑眯眯,置身事外,流鼻涕脸上有疥癣的傻气人群围观并大发议论的痛苦。 3 、很多时候,由于悲惨,或是对于贫困的缺乏理解,我们总把置身于那些充满潮湿床单霉味、土墙根处簇张着洁白菇蕈,脏污的地面分不清晃动的黑渍是床柜遮光暗影或是肆无忌惮大批爬行的印度红蚁,在这样密室里赤裸交缠的男女身体,想象成最原始动物性的交媾,仿佛他们大腿根处的欲望之端就像他们喉头上方的口腔,因为贫困饥饿而无有尊严,馊掉的米汤、布满绿霉的饼子、长蛆的肉,用污黑的手指往那囫囵咀嚼的洞里塞,食物的残屑和油汁沾满原该用以表现精致文明的脸,所以让腐败的食物沾糊在脸上,甚至把那原该深藏在口腔里的暗红舌头像蜥蜴那样伸出,绕着嘴缘四周舔一圈——这一切皆代表文明的堕落。原该用来表情达意的脸孔被亵渎冒犯了,它们被它们卑贱的主人当做屁股一样不在乎地沾满深褐色的污汁。
我们经典语录
1 、他们听得懂那扭曲科幻下的成人生活吗?那时我只觉得一切如此遥远,遥远到好像我和那些重考生在顶楼阳台对下面人行道上的行人掸烟灰。因为实在太远,所以无论怎么掸,那些烟灰总不会真的落在他们头上。 2 、恰好读到一篇博尔赫斯谈“时间转回”的文章,他提到有三种主要形式:第一种是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提到七大行星以其各自相互平衡的速度,最终转回它们的起点。柏拉图死后的雅典星相学认为:人的命运由天空中行星的位置决定。他们认为:如果行星的运行是周期性的,那么宇宙的历史也是周期性的,循环往复的。每个“柏拉图年”结束时,同样的人物将会重新出现、经历一样的命运。“阿喀琉斯将会重返特洛伊城,各种礼仪及宗教将会重现,人类历史将要重复。现在的每样东西无一不是过去曾经有过的……”第二种时间转回形式博尔赫斯说“归功于尼采”(即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开宗明义引述之“永劫回归”幻念,)这一形式的论者认为不仅时间,而且还有那没有止境的空间,都充满相似的世界及相同重复的世界。博尔赫斯且摘译了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中的一段话:“……我们不要像伊壁鸠鲁那样去设想无限的物质。我们应当设想物质是有限的。有限数量的微粒是不可能具有无限的变化的。在一个永恒的过程中,其一切次序及可能地位置可以重复无数次。这个世界以及它所包含的一切,包括最最微小的事物,它们被创造出来,又被毁没。它们又将再次被创造出来,再次被毁,如此无限地循环下去。……”第三种形式,博尔赫斯热情洋溢地称之为“唯一富有想象力的方式”:他提到梵天的日日夜夜;提到那个不移动的时钟的周期,这个钟就是每隔一千年被一只鸟的翅膀轻轻地磨损一次的金字塔;提到希腊诗人笔下从黄金变成黑铁的人们……他提出许多纷纷芸芸的诗人和哲学家,并抄录了一段马尔科·奥雷里奥的话:“即使你的寿命长达三千年,或三千年的十倍,但你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只不过是现在拥有的生活;拥有的只是会失去的生命。生命长一些或短一些完全是一样的。现在属于所有的人,死亡就是失去现在,它只是瞬间即逝的分秒之间的事。谁也不会失去过去或将来,因为他所没有的,别人无法剥夺它。切记:一切事物都在它自己相同的轨迹中... 3 、像我们这样的人造人,在这个风声鹤唳的大瘟疫年代,在这隔阻、恐怖、猜忌的气氛里,每日像吃梦兽那样大把大把吞食着“一场瘟疫景观里人类的各种变貌”,是不是只缘于一种孤独的童话式向往:“变成真正的人类。”一个全程目睹大灾难时代的人如何像体液流失般失掉尊严、仁慈、畏惧、缄默……悲惨画面的,真正的人类。
我们自夜暗的酒馆离开经典语录
1 、常常在和一个人分别了很多年以后,重逢时错愕地听见他们在描述着一个陌生的、和你完全无关的你自己。像是一个你早已遗弃的、有着你的脸的死婴,却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他们的温室里被孵养长大。你恐怖地想象着那个死婴,在他们的温室里,发出波波声响成长的情形。有一天,你在戏院里,或是隔旁的公用电话,或是公车后座两个聒噪的女人的谈话里,听见她们在谈论着“你”—那个早在某一处岔口和你分道扬镳的“你”。 “那不是我!”你在心里大喊。 2 、那一阵子,我也分不清究竟是高君腻着小韩还是小韩腻着高君,反正两人已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高君像个贴心的佞臣,不论台上台下都浑身解数地施展着惹人发笑的伎俩,不能否认,这一方面他确是颇有才华,况且不合时宜的颠倒胡扯戏谑,往往也给人一种具有更高级智力深不可测的错觉。心 小韩也他妈贱透了不管人前人后皆毫不遮拦地放声大笑,我敢说我们这个组织的大多数人,也是因为这点,才屡屡对高君那种己近乎刻薄的嘲弄放弃反击,甚至报以赞许的笑声。 我则暗中痛下苦功,模仿这个组织中最流行的修辞、术语和左右摇摆的立场,并且以若即若离的态度换取几个核心人物对我的忌惮和揣测(当然我与高君和小韩的暖昧关系使他们对我不敢等闲视之),借以提高自己在组织里的地位。 同时我仍旧在每晚哺哺唤着小韩的名字打手枪,但是奇怪的是,脑中浮现的竟不是十年后这个真实的小韩的脸孔,而仍旧是十年前的她的模糊肉体的白色光影,而且我愈来愈惊恐于那个光影顽强地模糊下去,比重遇她之前更稀薄难辨了。 3 、“孩子们,干得好,逼视和探索生命真相的不二法门,便是在不懈的虚构和无中生有之中。”
无限阅读经典语录
1 、我们会问:“为什么要有第二次?”在激烈清绝,饱胀着青春与衰老、回忆与欲望,近乎疯狂的逆悖时光之诘问,并让人讶然骇异“烧金阁”的第一次之后,“你和我一样,不喜欢这个结局?”重来,重起炉灶。布莱希特式地要死去的演员们起身,在老妇与少女的画皮间挑拣戏服,重新站位,灯光,敲导演板(“Action!”),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命运、语境、哲学论辩之位置,因之召唤起对同一组角色完全不同之情感……重来一次。 2 、当童明教授问起他“尼采所说上帝之死,与那个主宰道德世界的上帝相辅相成的人文主义随上帝俱亡,尼采呼啸的‘悲剧精神’是什么呢”,“这似乎又是二律背反”?木心典型的回答方式是:“问题愈谈愈大,也愈黑,我向来只是剧场中的后排观众,你要我突然坐到前排靠近舞台,又何苦呢。”但当童明再问,他则恳切做了一段非常严肃的回答(此处不再摘引,请参看原书),提到“中国的成语‘哀莫大于心死’,就是指这种地步和状态,还有两个成语,叫作‘绝处逢生’,叫作‘置之死地而后生’又是很可爱的逆论。” 3 、《蒙马特遗书》在台湾,几乎已是女同志人人必读的经典,甚至可能几个世代(至今二十年了)拉子圈的“圣经”。也许可以说,它是像一辆被现代性高速车祸压挤、扭曲、金属车壳焊烈、玻璃碎洒、龙骨在烈焰焚烧后仍显现强韧结构的,女同志版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但我们这样比拟之时,其实是目睹一“将现代性精神之景致嵌进车子里”(纳博科夫语)的现代跑车——仪表板刻度和车顶钣金倒映着二十世纪人类文明已将人类自己惊吓战栗的集中营、大屠杀、荒原、废墟、自我怪物化、荒谬、梦的解析甚至媚俗——那样在我们眼前撞进一“黄金誓盟”“爱的高贵与纯粹”“一个美好的成人生活”,剧烈爆炸,车毁人亡。

1页 / 

1

骆以军 经典语录

骆以军

骆以军简介:

骆以军,台湾作家,祖籍安徽无为,1967年生于台北。作品以小说为主,兼及随笔、诗和文学评论。长篇小说《西夏旅馆》2010年荣获第三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首奖,2018年荣获第五届联合报文学大奖。代表作有《妻梦狗》《月球姓氏》《遣悲怀》《我未来次子关于我的回忆》《西夏旅馆》《女儿》《纯真的担忧》等。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