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宪作品
读库2101经典语录
1 、要离开上海的头一天,我们一家人到陆家嘴游玩,我仰望着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突然觉得这些高大的建筑群其实和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屈指算来,我在上海已经待了整整九年的时间,每当我想登上东方明珠电视塔或金茂大厦的顶端,准备俯瞰全风采时,就被八十元一张的门票给镇住了。有次我和一个上海当地的小老板路过陆家嘴,我问他可曾上过东方明珠的顶端?他说没有,他居然也嫌门票太贵。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担心这是一个成功学的故事。毕竟我们大部分人只是漂浮着,恍惚着,就过了自己的一生。 2 、在中国的传统里,历史学有特殊的地位。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称:“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古代中国人,显然并不把历史仅仅当作“过去发生的事”。按照传统眼光看来:第一,历史中包含着“道”,也就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原则,所以,写历史书,也就是在进行核心价值观建设。……第二,正因为历史如此重要,所以史书的修撰,权力是深度介入的。……第三,历史还是社会上层交流的一种方式。因为历史如此重要,所以上流社会的人谈事情的时候,都喜欢引用历史。…… 小说”这个概念,不同时代,变化很大。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开始,小说史的著作很多,没有一部能出一个通今的“小说”定义,这里只能个最单化的梳理。 “小说”这个词,大概是庄子最早使用的。他讲了一个任公子钓鱼的故事,说此君蹲在会稽,用五十头公牛当鱼饵,钓了一年多,其间毫无收获,但最后把叫若的海神,钓上来了。海神是条巨大的鱼,任公子把它制作成一条条小鱼,从今天的浙江省开始分,一直分到广西,广阔土地上的人们,都吃得饱饱的——前几年有个网络段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之大,一只火锅炖不下”,千万不要觉得这类段子侮辱经典,看这段就可知道,最早这么玩的,其实是庄子自己。于是庄子问:和任公子比,拿着小鱼竿到小沟渠去鱼的,倒是哪天都不空手而回,可是都能钓上些啥?所以,像任公子这样钓鱼,是有远大追求,这叫“大达”:每天去河沟边上钓,弄点小鱼小虾什么的,这就是“小说”。庄子说:“饰小说以干县今,其于大达亦远矣。”县是高,令是美。修饰各种小说,来追求崇高美好的名声,距离大达也就很远了。说穿了,则是“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也就是说,“小说”这个名词诞生的时候,是骂人的话,凡是不上档次的作品,都可以叫小说。 3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
读库1801经典语录
1 、正好印度神话里有一条大鱼,叫作 Makara,译作“摩伽罗”,是恒河女神的坐骑。它的原型是鳄鱼和鲸鱼,样子凶恶,有翻江倒海之能,在佛经里的出镜率很高。印度人直接就用摩伽罗这个名字,来命名那头半鱼半羊的希量怪物,好歹翻译对了下半身。……摩伽罗有那么多写法,为何独独“摩羯”最终胜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羯”这个字,指阉割过的公羊。这样一来、“摩羯”单看尾字,指的是羊,两个字念全,指的是印度神话里的大鱼。结合中印两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让摩羯这个词兼具了羊鱼二态,这才算是把潘神的这个形象给圆回来了。所以摩羯这个名字,看似古怪,其实译得恰如其分,是应当被写入翻译史的杰作。它能够流传千年至今,是有理由的。 2 、得克沙给我看画家于志学回忆他和得克沙的父亲在森林里生活的一段故事。于志学和得克沙的父亲在冰雪开化之前去山里打猎,回来的时候河流开冻了,过不了河。得克沙的父亲到附近去,把挂在树上的一只桦树皮船拿下来,但是船一个冬天没用,破了个大洞。他手里只有一把斧子,没有刀,不能修船。他就让于志学一个人在河边等他,自己花了两天时间修船。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他用斧子砍柴,用柴点火,用火把斧子烧红,再把斧子打成一把刀,用刀剥下桦树皮,把船补好,才和于志学两个人坐船回了家。 3 、乾隆年间,各种手卷、立轴、册页琳琅荟萃,数量远超前代,陆续编为《石渠宝笈》,笔墨神光,辉映宫禁。
读库1906经典语录
1 、我发现卖碟的对鞋盒子似乎情有独钟:卖碟的柜台上就是几只鞋盒子,里面放着碟。起初也没什么分类,反正量也不算大,你就在鞋盒里一张张翻吧。后来有分类了,比如这只盒里是卡通,另两只盒里是港片,再一只装着西片。也不知是不是鞋盒大小正合适。根本没有陈列这一说,那是自找麻烦:卖盗版碟是睁只眼闭只眼的事,敲锣打鼓卖起来,未免太不识趣。 2 、停战后,志愿军部队陆续回国,李大爷所在部队并没走,又在朝鲜驻守五年。他说,毛主席给我们派了三件大事:一件是盖房子修路,一件是开垦农田,还有一件是修水库。 据解放军总后勤部公布的数据,中国入朝参战各种队二百四十万,东北支前民工六十万,抗美援朝共计投入终三百万人。 1953年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后,约有四十四万志愿军仍然驻扎在只有中国福建省大小的朝鲜国土上,帮助朝鲜重建家园。当时的口号是:拿出建设祖国首都北京的劲头建设朝鲜,多流一把汗,多留一份友谊。 停战后,苏联也派了少量军队进驻朝鲜,李大爷所在部队驻地附近,也驻扎着苏联军队和朝鲜人民军。李大爷挺自豪地说,当地老百姓,借个东西,或是家里有什么活儿,想找人帮忙什么的,都愿意来中国军营,不去找苏联军队,甚至不找他们自己的人民军。 李大爷所在部队1958年撤回国,为了不扰民,是夜里走的,营房打扫干净,打好背包,没有送行的人群,骡马随行。 3 、我小时候,是物资紧缺的后期,记得东单菜市场的墙上写着毛主席语录“发展经济,保障供给”。那时候小,觉得国家很重视我们的生活,没觉着物资紧缺的痛苦,老师说,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悲惨极了,我们都盼着解放军叔叔赶紧解救台湾受难的小朋友,也过上和我们一样的幸福生活。 多年后,有一次看风凰卫视《锵锵三人行》,台湾嘉宾孟广美说,她小时候,老师经常说:大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天天吃香蕉皮,我们早晚要光复大陆。 看来,两岸老师的说法是一个路数呀。
读库0601经典语录
1 、潘红霞既不漂亮也不难看,有张满月似的健康的圆脸,身上充满乐观而善意的温暖。如此普通,让人猜想不到,她是一个爱的天才。所谓天才,意味着非凡的能量、创造奇迹的可能,以及,几乎宿命的悲剧感。潘红霞就如此,爱上刘思扬,却终生守口如瓶。爱情本身并没有成就果实,但潘红霞酿造了自己,直到,圆熟之后与梗断开„„潘红霞的最后命运是患乳腺癌死去,似乎尘世纷乱,容不下她那么纯粹、饱满又持久的情感方式。只有在临死前,潘红霞决心专程前往,想告诉刘思扬他是自己一生的眷恋。并非因病患而原谅自己去打扰他的生活,也不是挣扎到尽头的了断——潘红霞是那种人,除非确保自己的爱是一个礼物,否则她不会给予——就像小说中的语文老师留给小玲珑的遗书,是要让对方知道,自己曾被怎样刻骨铭心、奋不顾身地爱过。他们爱到已经不奢望“在一起”这样童话的、也是世俗的幸福结局。如是,他们也从受囚般的暗恋里解放了自己,并把它作为情感上的滋养,像不被光照的花朵依然把芬芳弥散在黑暗里。 当然不必把潘红霞圣化。她也试图挣扎,她的短暂婚姻,就是幻想从对刘思扬的无望专注中得到解脱,但一个人爱并且以怎样的方式爱,并非出于选择。置身于真正的爱里,我们谈不上奉献,因为那是情不自禁,那是无能为力。 2 、按照西方的观点,东方最神秘最反常最可悲的特点,在于它那周而复始的循环史观。无论如何改朝换代,治乱兴亡,东方都以万变不离其宗的超然与孤寂,演绎着一个“停滞社会”的全部符咒。 3 、他们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道,从纯粹的人类感情出发,眼看中国宗法制社会的崩溃、瓦解,无数勤劳善良无幸的普通百姓既丧失了自己的古老文明,又丧失了世代相传的谋生手艺,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但是不应忘记,正是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和老实巴交的农民初看起来怎么无害于人,却始终是东方专制统治的牢固根基,它们使中国人的头脑局限在狭小的时空中,沦为暴政的驯服工具,表现不出任何独立意志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中国这个“活化石”,世界上最古老的“腐朽的半文明制度”往它的人民中灌输的全部教训都是“因因相袭的愚昧”。作为“欧洲的直接对立面”,欧洲文明的“反题”,中国代表着世界上“总体反动、总体保守的强大堡垒”,乃是“腐朽世界的总代表”。
读库2203经典语录
1 、《怪房客》中这些后来再也没有二次出现的配角,或者代表了城市生活的不可理喻性(城市的生存法则是:你不可能追溯每一起随机事件的来龙去脉,即使它对你的心态产生重大影响),或者隐喻了戴维 ·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里曾经提到过的效应,人会放大他人对自己形象的在意,实际上关注自己的主要只有自己。 2 、我为何最终未能获得第一名?很多人都认为,这同当时的政治大环境有关。那时,包括匈牙利在内的东欧各国同中国一样,都是所谓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以苏联为首,当时中国都称苏联为 “老大哥”。苏联又习惯于奉行以自己为主的大国主义,因此,连在匈牙利这一社会主义国家举行的音乐比赛,也必须要把桂冠戴在苏联人头上。何况,该比赛评委中,匈牙利本国和苏联的评委又占了一半以上。在这种情況下,第二名的名次就当然要留给匈牙利人自己了。至于在两名苏联选手弗拉森科和拉扎-贝尔曼之间,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拉扎-贝尔曼的名次应在弗拉森科之上,然而弗拉森科是苏联共产觉员,而拉扎-贝尔曼是苏联音乐界的自由主义者,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要将弗拉森科排在拉扎-贝尔曼前面。这是当时不少有关人士的看法。 3 、作为食欲的延续,窥视欲似乎代替或霸占了性欲应有的位置。这恰是整部电影男主角情感生活的主要矛盾:他似乎对近在身旁的靓女缺乏兴趣,倒是念念不忘以记者身份去观察世界未知的角落。相机在他那里,可能也在所有人这儿,成为一种性欲的升华。它以长度为骄傲。它不使用时会缩短,而使用时会先伸长。它的使用步骤包含瞄准,而瞄准是从射击上借来的词。它的高潮来临,就在长久屏气缺氧之后全身定住按下快门的刹那,而那时画面总是陷入漆黑,浑似一片空白的大脑。如果附带闪光灯,这种雷同将会更加神妙。或许这解释了,为什么摄影主要是一种男生的爱好,以及他们为什么对于把镜头越换越长有一种无法自制的痴迷。——《读库2203》〈人烟稠密处的惊悚〉
读库0804经典语录
1 、希腊人在灵魂深处觉得专断的政府对他是一种冒犯。在他看来,那些东方囯家,也许更富有,也许拥有更高的文明,但他依旧是一个宫殿政府,由一个绝对的君王来统治,他不对任何人甚至也不对神负责,因为他就是一个神,这样一位主子的子民就是奴隶。希腊人是不会接受这样一位君王的统治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奴役和独裁是戕害灵魂的,荷马就曾经说过:“假如奴役的日子降到一个人头上,宙斯便取走了他一半的人性。” 2 、对于东方专制主义来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权力与财富,为了炫耀这种权力和财富,人可以无所不为,毫无敬畏,一旦权力和财富在手,这个人似乎就是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神了。然而,希腊人是如何理解人生的呢?他们知道人的限度,接受人总有一死,但一代人去,又一代人来,他们不会因为必有的一死而绝望,不,他们的最大幸福在于死得其所,死得其时;为他自己能参与统治的城邦而死,在荣耀的时刻而死,那是人生至大的幸福。他们的最大幸福也在于活着时让自己拥有的每一天甚至每分每秒都拥有不同的精彩,他们对生活总是充满了不知疲倦的好奇与向往,在他自己参与管理的城邦中生活,可以自由的创造与实践,人类一切领域的活动实在就是一种享受。他们的最大幸福还在于能圆满完成自己的责任——希腊人理解的责任首先是对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充满荣耀的生活,让自己充满乐趣的生活,让自己死时不留遗憾。这些显然是自由的人理解和拥有的幸福,因为如此理解并拥有这样的幸福,希腊人是乐观的、自信的、通透的。 3 、2004年从雅典回来后,刘春红问刚结婚不久的哥哥住哪,他说租房子住。刘春红就直接把钱打给母亲,说给我哥买个房子吧。“在招远市里一百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平方米一千四,一次付清,连装修费快三万。” 2007年3月,刘春红又给父亲买了辆车,东风悦达起亚的赛拉图。招远市齐山镇马家村,他们家新修的车库格外显眼。 “不是我们图这些。就算春红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运动员,我也不有什么想法。最主要的是我们是一家人,她是我亲妹妹,我是她亲哥哥我不会因为她现在好了怨恨她,不会在心里想当初要不是为了你,我现会过得更好。几天前她在电视上说现在比较愧对我,以后肯定会更好回我报答我。其实没必要这样,我们是兄妹,中间没那么多东西。当然她能帮到我,我也很高兴。” “反正现在是苦尽甘来了。家里人很高兴,她也很争气。”

2页 / 

3

张立宪 经典语录

张立宪

张立宪简介:

张立宪,1987-1991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著名出版人,作家。参与创办《足球之夜》、《生活资讯》等杂志。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并出版有个人著作《记忆碎片》,新版名字为《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现任《读库》主编,跨工种作业,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诸领域。以一人之力,创出中...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