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摄影 名言/名句/语录

本页共收录405条《论摄影》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论摄影》名言/《论摄影》经典名句/语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论摄影》语录可以了解《论摄影》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论摄影》名句,欢迎分享。

对阿尔布斯来说,照相机拍摄的是未知世界。但这未知究竟是对谁而言呢?对那些受保护的人而言,对那些受训要做出合乎道德和稳妥反应的人而言。和另一位受畸形和残疾者所吸引的艺术家纳撒尼尔·韦斯特Nathanael West一样,阿尔布斯出生于一个语言讲究、神智健全、仗义执言的殷实犹太家庭。对他们来说,未成年性尝试存在于意识门槛之下,冒险被蔑视为另一种异教徒的罪孽。“我孩提时代遭遇的不幸之一,”阿尔布斯写道,“就是我从未感受过不幸。我被禁锢在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当中。……而这种看起来荒诞不经的被免疫的感觉令人苦恼。”多半是出于同样的不满,韦斯特1927年在一家破败的曼哈顿酒店里找到了一份值更的差事。阿尔布斯获取经验的方法,乃至拥有现实感,是通过照相机。通过经验就是意味着,如果不是物质上的不幸,至少是精神上的不幸——沉浸在无法美化的经验当中的震惊,面对禁忌、堕落、邪恶的事物。阿尔布斯对丑的兴趣表达了一种欲望,要强暴自己的纯真,推翻自己的优越感,宣泄自己身处顺境中的沮丧感。除了韦斯特以外,1930年代还没有涌现出几个像这样的苦恼的例子。更为典型的倒是有教养的中产阶级审美情感的人士,这些人约出生于1945至1955年之间——确切地说,这种审美的敏感力是在1960年代形成规模的。
阿尔布斯的作品大都停留在沃霍尔的美学之内,也就是说,将自己限制在厌烦和怪诞这一对孪生的两极的关系之内,但它并不采用沃霍尔的风格。阿尔布斯既没有沃霍尔的自恋情结和宣传天分,也没有他借以使自己摆脱怪诞的平实和蔼,更没有他的多愁善感。沃霍尔出生于工人阶级家庭,他未必感受过1960年代折磨着中上层犹太人家庭孩子们的那种对成功的恨爱交加的矛盾心理。对一个像沃霍尔那样作为天主教徒成长起来的人(以及任何一个事实上与他经历相似的人)来说,强烈地爱好邪恶的东西比起在犹太教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要来得真率得多。与沃霍尔比起来,阿尔布斯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地动辄得咎和头脑简单——而且更悲观。她对这座城市(及其郊区)的但丁式看法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尽管阿尔布斯的大多数题材与——可以这么说吧——沃霍尔的《切尔西女郎》(1966)如出一辙,但她的作品从不玩弄恐怖,哗众取宠。它们与笑柄无缘,绝无让人觉得畸形人可亲可爱的可能性,像沃霍尔和保罗·莫利塞(Paul Morrissey)的电影那样。对阿尔布斯来说,畸形人和中产阶级的美国人在怪异方面不相上下:主战游行队伍中的男孩和列维墩的家庭主妇与侏儒或由异性装扮癖的人怪诞得毫无二致;中下层阶级的郊区民居与时代广场,疯人院,还有同性恋酒吧同样遥远。阿尔布斯的作品表明她转而反对公开的(像她所体验到的那些)、约定俗成的、保险的、令人放心的——以及令人厌倦的——赞同私人性的、隐秘的、丑陋的、危险的以及令人着迷的东西。这些对比如今似乎已经快要成为古典的了。保险的东西不再左右公众的意象。畸形怪诞也不再局限于私人领域和难以接近。稀奇古怪、性无能、精神空虚的人无日不出现在报摊上、电视里和地铁中。霍布斯式的人物徜徉于途,招摇过市,头发间还熠熠生辉呢。
由于阿尔布斯精于熟悉的现代主义之道——选择将尴尬、质朴、真挚凌驾于高级艺术和高度商业化的华而不实和矫揉造作之上——她说她觉得最亲近的摄影家就是维吉(Weegee)。他所拍摄的那些犯罪和突发事件牺牲者的照片场面残酷,是1940年代惊世骇俗报道的一个主题。维吉的照片确实令人惴惴不安。他有一种都市人的敏感力,但他和阿尔布斯之间的相似性也就仅止于此。无论多么急于否定摄影当中约定俗成的像构图这样的标准性因素,阿尔布斯却并非不中规矩的。而且她拍照的动因也毫无新闻性。阿尔布斯作品中看起来具有新闻性,甚至耸人听闻的东西使它们,毋宁说,跻身于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传统之中——它们对怪诞的喜爱,对被摄者满怀敬意的自命天真,宣称所有主题不过是现成品等等。“我绝不会由于在考虑某事时它恰好对我有意味而选择一个主题,”阿尔布斯写道。这正是超现实主义狂言的一个顽固宣示。大概她并不期待观众对她所拍摄的人作出评价。当然,我们会去品头论足。而且阿尔布斯所选主题的范围本身就形成了一种判断。同样拍摄引起阿尔布斯兴趣的那类人的勃拉塞——看他1932年的《小巧的女孩》——也拍摄温馨的城市景观,著名艺术家的肖像。列维·海因的《精神病院,新泽西,1924》可以看作是一张晚期的阿尔布斯作品(不过在草地上摆好姿势的那一对蒙古裔儿童拍的是侧面像而不是正面像);沃尔克·伊文思1946年拍摄的芝加哥街头肖像是阿尔布斯式的素材,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的许多照片也是如此。区别在于海因、勃拉塞、伊文思以及弗兰克所拍摄的是其他主题、其他情绪的范围。阿尔布斯充其量是一位名导演,可算摄影史上与佐治奥·莫兰迪(Giorgio Morandi)一样特别的个案(在欧洲现代绘画史上,莫兰迪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画静物瓶子)。她却和大多数野心勃勃的摄影家一样,不去朝三暮四地鼓捣主题——一点也不。相反,她对所有题材都一视同仁。在畸形人、疯狂者...

21页 / 

41

论摄影

《论摄影》

作者:苏珊·桑塔格

苏珊·桑塔格其他作品: 《同时》 《关于他人的痛苦》 《在土星的标志下》 《重生:桑塔格日记和笔记》 《恩主》 《心为身役》 《重点所在》
《论摄影》简介:

《论摄影》不仅是一本论述摄影者的经典著作,而且是一本论述广泛意义上的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它不是一本专业著作,书中也没有多少摄影术语,尽管有志于摄影者,应人手一册。它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作家和文化人。 桑塔格深入探讨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摄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摄影表面上是反映现实,但实际上摄影影像自成一个... (更多)

投稿有关《论摄影》的语录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