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关西游

情关西游简介

人生在世,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张怡微写孙悟空好名的性格与未名的命运,超越的渴望与术能的局限,写他的虚无与情难,递迁与狼藉,眼泪与心魔。《西游记》借小说这一“末技”关照“世道”中情义的方方面面,读者也借由“西游”这面镜子反观自身,追随行者一路趱程。情关如浊水,我们与行者共同渡越。

情关西游 名言/名句/语录

在这种交换行为中,“价值”的观念在发挥着作用。天界、人间、地府三界的沟通通过作为财富记号的各种“货币”展开。因其宗教背景或民俗文化背景,呈现其独特的交换法则。“货币”同样具有巫术力量,可以穿越阴阳,也可以贿赂神衹。艾约瑟( Joseph Edkins)在《中国的宗教》中写道:“(中国人)对非物质性存在的概念很不习惯,他们关于神的观念被物质化了,他们搞不清神所居住的地方与神所创造的物质世界。儒家从伦理法则出发,造就了文化、公民,却很少培养人们观念中的灵性内容,将人神之间的一切联系都抛弃了,从而为多神论和迷信敞开了门户。” 大闹天宫时,孙悟空年少轻狂,凭借变化、遁形之法力,众神仿佛都惧他三分。他贏过哪吒、惠岸,与二郎神也打得不相上下,所向披靡,若非如来出动,玉皇大帝都拿他无法。但取经路上,孙悟空却看似每一战都打得辛苦。这是文本中看似矛盾之处。原因为何?先前提到孙悟空最早的交手对象,是魔王、龙王和阎王。魔王不认识他,看他身形、年纪都在自己之下,于是真的跟他打,确实没打赢。而龙王和阎王都是在跟孙悟空捣糨糊,因为他们的确是不认识他,不知他来历。龙王和阎王都算是官僚体系出身,对这种来历不明、上门抢劫的人很谨慎。所以他们做了同一件事,就是吃点小亏,稳住孙悟空。再找人商量,上奏禀报玉皇大帝,两个状子都写得很凄惨,一半是告状,一半是诉苦。孙悟空在地府勾销了生死簿,这里有个缘故。因为下界人人都归王管着,一生死簿除名,猴族就没人管了。怎么办,太白金星想了个办法,就是招安。明着招安,实际上是把孙悟空收到上界来,这样就能按照上界的规矩办事了。水府和地府两个状子还摆在玉帝面前没有处理,怎么可能招孙悟空上天界做官?太白金星显然看到了玉帝的意思。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跑回花果山,最多算是玩忽职守。巨灵神和哪吒去收他,他们只是接到“收伏孙悟空”的圣意,他们收不了他,当然就回来汇报,而且他们也要传达孙悟空的谈判条件,就是孙悟空要做齐天大圣,玉帝给他升官他就不闹了 孙悟空真正在天界作奸犯科,实际上是因为偷盗(蟠桃、酒、金丹,还搬了酒回花果山)和假传圣旨(骗了赤脚大仙)。这个罪名比之前要重多了。对于孙悟空入天籍之后的两次下界,玉帝的旨意经过几个层次 着两路神元,各归本职,朕遺天兵,擒拿此怪。 着众将即刻诛之。(后因太白金星提出招安其为齐天大圣”而未实施。) 这所假传旨意,赚哄贤卿,快着纠察灵官缉访这厮踪迹! 定捉获那厮处治。 今特调贤甥同义兄弟即赴花果山助力剿除。(后被降... 生于洞天福地而不自知,非要向外出走寻找生命意义,也许是孙行者命定的苦行。而因不死之欲望而起的出走,也令他缓慢地展开了社会化的旅程,跌跌撞撞地进入了艰辛的成人之旅。而这一旅程,是伴随着“求名”展开的。 玉帝”可谓是这种“大人之学”的象征。如来曾对孙悟空说:“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第七回)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