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阅读

无限阅读简介

马尔克斯、波拉尼奥、黄锦树、邱妙津的小说有多吸引人?

让说故事人骆以军讲给你听

四十篇重磅文评,带领我们悠游于五彩斑斓的现代文学殿宇之中,一窥堂奥

🔷编辑推荐

⭐用华丽方式处理死亡的马尔克斯、以马赛克碎片拼贴拉美绝望哀愁的波拉尼奥、通过不在场旅者再造失落时间的黄锦树、以 存有的消灭作为交换,使之强光爆闪的邱妙津……四十篇深度文评,以独到角度进入作家们所构筑的不可思议的文学世界,带我们重新认识现当代小说的丰富和美好。

⭐台湾文坛一线小说家骆以军不仅分享自己的珍藏书单,更化身说书人将这些作品说得令人心驰神往,展现了一个文学家对小说的热爱,解放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使人更能享受阅读小说带来的新奇感及充实感。

⭐《无限阅读》为文艺爱好者对于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创作者角度的理解,以作家的“骆式风格”诠释(“废墟”意象、微观“宇宙”),绘声绘色地对现当...

无限阅读 名言/名句/语录

我们可以什么都不懂,却装作是最好的、最熟悉故人的马华小说读者”。然后我这样一个读者,从最初的时刻,就屡屡摔趴在黄锦树的小说(每一个,只是一个短篇的篇幅)之前。似乎他在操作着一架超乎你掌握的小说机械论更“非如此不可”的认识论的未来创造:最开始触摸那发着黑夜纯净冰冷光泽的巨大火车头里的铁铸锅炉、铜管蒸汽阀、嵌合连轴杆、魔鬼脸孔般的仪表;或是最开始在一个梦中醒来,飘浮着不知该摸哪里的一架朝寒冰天宇飞去太空船舱内;或是虚空中叠栈搭勒拱天窗,那阿奎那的《神学大全》或爱因斯坦与珀尔的“EPR”思想实验论战:完全抽象、纯净数学,在演算中叠高、脱离僵固物理学旧惯性,才得以趋近之“谎言与真理之技艺”。 归宁,某种时光的租界。嫁出去的女儿,在那个清楚截断生命某一阶段形态,或身份的仪式之前,她是少女,女儿,这个家的女儿。但在那个仪式之后,她是“别人家的”,媳妇、妻子、母亲。但在“归宁”这短短几天,她又潜回原来所是的那个“自己本来理解当然在那其中”的空间,一种“犯规”“僭越”“被人世约定所取消的,却无声但任性的”挨蹭回女儿的老位置。那个重回不在场(我们想起品特的《重回故里》)形成这整个短篇,或这位怀孕女主角内在的“无人知晓内在建筑正被飓风撕扯,将要分崩离析”的内在意识。 当童明教授问起他“尼采所说上帝之死,与那个主宰道德世界的上帝相辅相成的人文主义随上帝俱亡,尼采呼啸的‘悲剧精神’是什么呢”,“这似乎又是二律背反”?木心典型的回答方式是:“问题愈谈愈大,也愈黑,我向来只是剧场中的后排观众,你要我突然坐到前排靠近舞台,又何苦呢。”但当童明再问,他则恳切做了一段非常严肃的回答(此处不再摘引,请参看原书),提到“中国的成语‘哀莫大于心死’,就是指这种地步和状态,还有两个成语,叫作‘绝处逢生’,叫作‘置之死地而后生’又是很可爱的逆论。” 他真的是太强了!这是我从二十五年前,读到他的小说,就抓耳挠腮,不论当时人是在自家书房,咖啡屋,还是小旅馆,都会失控狂呼:“啊!太强了!一定是封面把名字印错了!一定是把某个夫斯基,某个拉尼奥,某个拉巴尔,印错了!”他引进弗洛伊德的万花筒写轮眼,全景打开全部显影摄像,然后证明卡夫卡无法被投影:“卡夫卡个人的万镜之厅,涵容进《荒诞》这一滑稽与恐怖的洞窟里。”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