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一 名言/名句/语录

本页共收录346条《小于一》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小于一》名言/《小于一》经典名句/语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小于一》语录可以了解《小于一》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小于一》名句,欢迎分享。

一个诗人谈起自己的悲伤时表现得很克制的理由是,就悲伤而言,他是一个永世流浪的犹太人。在这个意义上,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诗歌中的彼得堡传统的地道产物,该传统的奠基者们本身都有欧洲古典主义及其罗马和希腊源头作后盾。此外,他们也都是贵族。在我们一生中,时间用各种语言来跟人说话:用天真、爱、信仰、经验、历史、疲劳、犬儒、愧疚、颓废等的语言。其中,爱的语言显然是通用语。它的词汇吸取所有其他语言,它的谈吐满足一个主体,不管该主体多么无生命力。还有,在这样谈吐之后,一个主体获得了一种传教士式的、几乎神圣的度量单位,既呼应了我们对我们的激情对象的感觉,也呼应了基督教《圣经》关于上帝是什么的说法。爱在本质上是无限对有限所持有的一种态度。相反则构成了信仰或诗歌,阿赫玛托娃诗中的爱情主题一再重现,不是源自实际牵涉,而是源自有限对无限的乡愁。对她来说,爱情实际上变成了一种语言,一种密码,一种用来记录时间的信息或者至少用来传达时间的信息的音调;只不过,她以这种方式更能听清楚那些信息罢了。因为最使这位诗人感兴趣的,并不是她自己的生活,而恰恰是时间和时间的单调对人类心灵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她自己的措辞产生的影响。因为作诗法对时间的认识远远多于人类愿意承认的。近距离暴露给这种知识,或者更准确地说,暴露给这种重组后的时间记忆,会造成过度的精神加速,使得对来自实际现实的见解失去新颖性,如果不是失去重力。没有任何诗人可以弥合这个豁口,但一位按良心办事的诗人也许可以降低他的高音,或者压抑他的措辞,以便用轻描淡写的态度对待他与真实生活的疏离。这样做有时候是基于纯粹的美学目的:使自己的声音不那样戏剧性,不那么像美声唱法。不过,更常见的是,这种伪装,再次是为了保持清醒,……所谓诗中的音乐,在本质上乃是时间被重组达到这样的程度,使得诗的内容被置于一种在语言上不可避免的、可记忆的聚焦中。换句话说,声音是时间在诗中的所...
与人生不同,一件艺术作品从来不是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它永远被置于于其前辈和先行者的比较之下审视。伟大的艺术作品的阴魂在诗歌中尤为明显,因为诗歌的词语远不如它们代表的观念那样异变。“经典”施加如此大的压力,有时候会造成言辞瘫痪。未来的难以承受要比现在的难以承受容易面对,原因之一是人类的深谋远虑要比未来可以带来的任何东西都具有毁灭性。存在着一种美学膨胀,它是由浪漫主义诗学(不管是自然主义版还是象征主义版)的绝对主宰引起的。都是一场用手段反对手段的战争;即使说,一种有条件的、以被囚禁的美学为特征的反应,一种感受力。但指涉和意释是任何文明化的论述的自然因素艺术家愈是欠债,就愈是富有。死亡向来是一首“天真”之歌,而不是经验之歌。艺术“模仿”死亡而不是生活,也就是说,艺术模仿那个生活没有为其提供任何概念的王国:艺术明白自己的短暂性,于是试图驯养尽可能长的版本的时间。毕竟,使艺术有别于生活的,乃是艺术有能力生产出比人类内部互相作用所能提供的更高级的抒情。与其说诗歌是艺术的一种形式,不如说艺术是诗歌常常借用的一种形式。在本质上,诗歌是观念的表达,是把那个观念译入语言遗产——毕竟,语言是最便利的工具。因为“清晰”通常依靠已知的东西或合意的东西,或者更糟糕,记得的东西。世人思考未来是出于职业上对其受众的关注或对艺术的必死性的意识。

13页 / 

35

小于一

《小于一》

作者:约瑟夫·布罗茨基

约瑟夫·布罗茨基其他作品: 《悲伤与理智》 《文明的孩子》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小于一》简介:

《小于一》是布罗茨基的第一部散文集,展现了他对文学、 政治和历史等各领域的全面兴趣。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小于一》是一部知识分子的自传。本书收录了布罗茨基评论诗歌与诗学的最卓越的散文作品。不可避免,《小于一》中也谈到了政治。这些散文是对历史和当今时代的深刻沉思。本书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用作书名的散文《小于一》和压卷之作《一个半房间》,是布罗茨基为自己的故乡城... (更多)

投稿有关《小于一》的语录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