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一

小于一简介

《小于一》是布罗茨基的第一部散文集,展现了他对文学、 政治和历史等各领域的全面兴趣。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小于一》是一部知识分子的自传。本书收录了布罗茨基评论诗歌与诗学的最卓越的散文作品。不可避免,《小于一》中也谈到了政治。这些散文是对历史和当今时代的深刻沉思。本书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用作书名的散文《小于一》和压卷之作《一个半房间》,是布罗茨基为自己的故乡城市和双亲谱写的颂歌——或者说哀歌。

1986年美国国家书评奖获奖作品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经典散文集

著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先生历时三年精心译成

独家引进,简体中文版全译本在中国大陆首次面世

东西方兼容的背景为他提供了异常丰富的题材和多样化的观察方法。该背景同他对历代文化透彻的悟解力相结合,每每孕育出纵横捭阖的历史想象力。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本...

小于一 名言/名句/语录

安静、不动,这座城市耸立着,看着四季的流逝。在彼得堡,一切都可以改变,除了它的天气。还有它的光。那是北极光,苍白而扩散,那是一种记忆和眼睛以不寻常的敏锐在其中活动的光。在这光中,并且由于街道的直接性和长度,一个走路者的思想会走得比他的目的地还远,而一个有正常视力的人可以在一英里外分辨驶来的公共汽车的号码或跟在他后面的盯梢者的年龄。一个生于这座城市的人,至少在其青年时代花于走路的时间绝不逊于一个真正的贝都因人。在这座城市,忍受孤独似乎要比任何其他地方容易得多:因为这座城市本身就是孤独的。然而它又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对每一个其母语是俄语的人来说,这座城市比世界上任何可听到俄语的地方都真实。因为还有第二个彼得堡,由诗歌和俄罗斯散文构成的彼得堡。散文被一读再读,诗歌被背诵,原因之一是苏联学童如果想毕业就得背诵它们。正是在这种背诵中,确保了这座城市在未来的地位和位置——只要俄语依然存在——并把苏联学童转变成俄罗斯人民。 一个人唯一可以用来对付时间的工具,是记忆 当一个人创造了自己的世界,他便成为一个陌生的身体,所有的法律都针对它:重力、压缩、排斥、歼灭。 曼德尔施塔姆的世界大得足以引来所有这些东西。我不认为,如果俄罗斯选择了一条不同的历史道路,他的命运会有太大差别。他的世界太自治,难以合并。 主要问题是餐桌上的面包、干净的衣服、保持健康。这些是他们的爱的同义词,而这些同义词要比我的好。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