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余生
漫长的余生 名言/名句/语录

本页共收录162条《漫长的余生》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漫长的余生》名言/《漫长的余生》经典名句/语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漫长的余生》语录可以了解《漫长的余生》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漫长的余生》名句,欢迎分享。

一是李凭《北魏平城时代》,一是田余庆《拓跋史探》。两家各有侧重:李凭着眼于拓跋君权运行中母后的影响力,关注官廷政治中权势女性的个体作用,田余庆先生则从拓骏集团的政治结构和历史经验入手,着眼于母族后族作为拓跋君权的支持者和竟争者的双重作用,以认识清除君位继承人的母亲,其实是预防强大母族干预国政进而威胁皇权。两人都对子贵母死的非人性因素感喟良多,犹以田余庆先生的这些话发人深省、余韵悠长:“在拓跋部向文明攀登的过程中,残酷的暴力是催化剂。暴力铸成了许多伤天害理的罪恶。…子贵母死的研究给我一种认识:野蛮孕育文明,同时也给我一个疑问: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使用残酷的暴力手段,难道古今文明都需要野蛮残酷才能孕育?我思之再三,无从作出答案。” 她…充分利用子贵母死之制,为自己及冯氏家族谋利。…在子贵母死之制日益制度化之时,形成子贵母死的社会条件却正在消失。…按理,子贵母死已失去存在理由应当逐渐淡化,以至消失”。然而,制度也好,传统也好,决定其出现与延续的力量显然不是后世史家对历史时代的认识,而是历史现实中操弄权力者对自身利益的判断。所以田先生说:“冯太后为了私利,着力利用,使这一制度延续下来,而且更加严酷,导致预想不到的后果。”
两岁半的献文帝被立为皇太子,在太安二年二月丁巳(456年2月22日),而两天之前的正月乙卯(456年2月20日),十五岁的冯氏被立为皇后。这是有关联的两件事,或者说,是同一件事的两个不同阶段。常太后在幕后安排一切。就在这三天之内(或稍早),李贵人被常太后赐死,依据的正是子贵母死“故事”。《北史·后妃传》:“太安二年,太后令依故事,令后具条记在南兄弟,及引所结宗兄洪之,悉以付托。临决,每一称兄弟,拊胸恸泣,遂薨。”皇后从贵人中产生,不过贵人能否成为皇后,取决于天意,这就是拓跋可敦的传统选立程序,即要经过一个“手铸金人”的测试。《北史·后妃传》:“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手铸金人,以成者为吉,不则不得立也。”道武帝的皇后慕容氏,因“铸金人成,乃立之”;道武帝宣穆皇后刘氏虽“宠待有加,以铸金人不成,故不登后位”;明元帝的昭哀皇后姚氏“以铸金人不成,未升尊位”。以“手铸金人”占卜休咎,并非拓跋独家所有,实乃中古内亚文化共同传统。[插图]至少在形式上,冯贵人经历而且成功通过了这个“手铸金人”的测试,从冯贵人扶摇而上成为冯皇后。当然,有常太后运筹帷幄,“手铸金人”一定可以成功。大概是这样的,到太安二年正月底二月初,常太后完成培养代理人的最后一个环节,分三步走,第一步立冯贵人为皇后,第二步杀死献文帝的生母李氏,最后一步是立献文帝为皇太子。这样,就确定了献文帝与冯后之间的母子关系,冯后也就名正言顺地抚养年幼的皇太子,以建立与名分相匹配的感情联系。为什么常太后要选择冯氏呢?因为他们都属于北燕入魏的人群,而且冯氏有燕主冯弘孙女的特殊身份。北燕入魏的人群内部,似乎有相当紧密的婚姻纽带。这是入魏之初就已形成的,还是在常太后和冯太后时期特意建设的?很可能两种情形都是有的。在常太后得势之前,冯、常两家似乎就在同一个婚姻集团内。《北史·外戚传》记常太后有三个妹妹,她母亲宋氏最喜欢的一个女婿是王暏[插图]...

5页 / 

17

漫长的余生

《漫长的余生》

作者:罗新

罗新其他作品: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漫长的余生》简介:

公元466年,宋明帝刘彧与在寻阳称帝的侄子刘子勋二帝并立,内战几乎波及刘宋全境,继而演变为与北魏之间的战争。生于南朝中层官僚家庭的王钟儿,被迫卷入,家破人亡,两年后被掠为平城宫的普通宫女,时年三十岁。可是,她的命运却偶然地与“子贵母死”制度发生了联系,意外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先后以宫女和比丘尼的身份成为抚育两代皇帝的关键人物,竟在北魏宫廷生活了五十六年之久。... (更多)

投稿有关《漫长的余生》的语录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