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半的献文帝被立为皇太子,在太安二年二月丁巳(456年2月22日),而两天之前的正月乙卯(456年2月20日),十五岁的冯氏被立为皇后。这是有关联的两件事,或者说,是同一件事的两个不同阶段。常太后在幕后安排一切。就在这三天之内(或稍早),李贵人被常太后赐死,依据的正是子贵母死“故事”。《北史·后妃传》:“太安二年,太后令依故事,令后具条记在南兄弟,及引所结宗兄洪之,悉以付托。临决,每一称兄弟,拊胸恸泣,遂薨。”皇后从贵人中产生,不过贵人能否成为皇后,取决于天意,这就是拓跋可敦的传统选立程序,即要经过一个“手铸金人”的测试。《北史·后妃传》:“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手铸金人,以成者为吉,不则不得立也。”道武帝的皇后慕容氏,因“铸金人成,乃立之”;道武帝宣穆皇后刘氏虽“宠待有加,以铸金人不成,故不登后位”;明元帝的昭哀皇后姚氏“以铸金人不成,未升尊位”。以“手铸金人”占卜休咎,并非拓跋独家所有,实乃中古内亚文化共同传统。[插图]至少在形式上,冯贵人经历而且成功通过了这个“手铸金人”的测试,从冯贵人扶摇而上成为冯皇后。当然,有常太后运筹帷幄,“手铸金人”一定可以成功。大概是这样的,到太安二年正月底二月初,常太后完成培养代理人的最后一个环节,分三步走,第一步立冯贵人为皇后,第二步杀死献文帝的生母李氏,最后一步是立献文帝为皇太子。这样,就确定了献文帝与冯后之间的母子关系,冯后也就名正言顺地抚养年幼的皇太子,以建立与名分相匹配的感情联系。为什么常太后要选择冯氏呢?因为他们都属于北燕入魏的人群,而且冯氏有燕主冯弘孙女的特殊身份。北燕入魏的人群内部,似乎有相当紧密的婚姻纽带。这是入魏之初就已形成的,还是在常太后和冯太后时期特意建设的?很可能两种情形都是有的。在常太后得势之前,冯、常两家似乎就在同一个婚姻集团内。《北史·外戚传》记常太后有三个妹妹,她母亲宋氏最喜欢的一个女婿是王暏[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