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如此拖沓,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我不知道这个写法是否具有学科的意义。现代历史学最鲜明的特征是解释性和分析性,不是单纯讲故事,更不是一味发感慨。讲述王钟儿的故事,谈不上太多的文献考订、史事分析或史学解释,无法紧贴某一两个备受关注的学科性主题,因此很难说是一项研究。可是我犹豫来犹豫去,无法挣脱这个故事对我的吸引,而且很显然,在完成这个工作之前,似乎也难以集中精力做别的事。尽管一定不是唯一真实的理由,我激励自己时总是说,这个故事值得讲述,因为主人公在任何意义上都是弱者和边缘人,而关心弱者、为边缘人发声,不正是当下历史学人的重要责任吗? 写作就是生米做成熟饭,出版就是木已成舟,箭已离弦。田余庆先生常常告诫学生,要追求高境界,要写有分量的作品。我随侍先生有年,训诲无时敢忘,深惭资质驽钝,愧负期许。诚如谢灵运的诗句:“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高境界自然不容易达到,不过心中既然存了这个追求,有了这个标准,到了交稿的时候,总不免逡巡往复。 封禁之下,春已尽,夏未来,落英萧然满地。庾信有句:“无妨对春日,怀抱只言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