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

遣悲怀简介

这是我的梦外之悲,是再难重临的、最悲伤的一部小说。

1995年女作家邱妙津在巴黎自杀身故,翌年遗著《蒙马特遗书》整理出版,令世人震颤;身在台北的文友骆以军,以槛内之身遣无尽悲怀,接力诉说那关于爱与死亡、时间、伤害的故事,正如山鲁佐德以故事拦阻死亡,直到一千零一夜……

骆以军是台湾1960年代出生的一代作家中的“一哥”,《遣悲怀》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书名“遣悲怀”典出纪德怀念亡妻的同名文集,表明作家的书写是一次“事过境迁的哀悼/自悼之举”(王德威)。悼亡的对象,自杀而死的作家邱妙津,曾是骆以军的文友。全书主线为与邱妙津对话的九封书信,贯穿“我”的生活描述。现实与梦境交错,文字与记忆纠缠,编织出一幅追问生命、延宕死亡的黑色图景。

这一部小说,作者与死者对话、不断岔开去讲故事的方式,就像《一千零一夜》山鲁佐德讲故事一样,力图使时间停止,延缓死亡的到来。而...

遣悲怀 名言/名句/语录

我们这个时代的启蒙,有太多老家伙在我们眼前自杀。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早在我们懂得翻开他们的书之前,便已纷纷死去。那样的自杀画面如梦似幻,栩栩如生。乃至于我们总错幻以为自己必在很久以前,曾亲临那自杀现场,目睹那慢动作(惟有慢动作才能造型出一种有条不紊,严格控制每一景致姿势的祭舞气氛)的死亡演出。像三岛,是在电视直播的全日本人眼前,切开自己腹部肌肉,持续锻炼了十几年的精实腹肌,就是为了这一刻演出。倘使电视画面特写,那把刃光四射的武士钢刀,慢慢贴近并将屏息刺入割开的,是一具中年男子沉甸甸白乎乎肚脐四周还是一圈黑毛的胖大肚子,效果应该减弱许多吧?或是川端,吸煤气自杀,这使他的脸容,在死后仍像羞涩少女微微泛着粉红。据说这是唯一一种让死亡形貌比生前还要美丽的自杀手法。再不就是投河的太宰治。(您不是在东京时,去近代文学馆看了日本人捞太宰治尸体的照片?小咏不是说要带您去看太宰治死的那条河?您不是说希望死前可以再去东京看一眼那条河?) 如同有一回我听一位自幼即是独子的长辈告诉我,他小时候为了哄诱别的小朋友来他家玩,会去订一整套他一点都不爱看的“漫画大王”。或是买一大堆他自己一点都不想玩的组合金刚和铁道模型…… 作为一个爱欲的镜像,诱惑者不断厮磨耳语,把爱欲的抒情性景观偷渡进“她”的记忆。被诱惑者由冷淡倨傲,而刻意回避、而脸色铁青、而面红耳赤、而恍有所失……但诱惑者无法注意到这些。他只注意到自身的爱欲形状如何在镜面之中点滴成形。一旦她也开始双眼发直,神魂颠倒地跟着诱惑者复诵那些破碎地拼凑着“她”的色情想像之恋人絮语,诱惑者即将之遗弃。像将切除后仍在蠕动的自己手指,封罐于福尔马林瓶中,锁在那些不同被弃者瓶罐堆放的标本室内。 华丽的自死。漫天的繁星皆陨落。时间的法则被摒弃。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