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2205

读库2205简介

《读库2205》共包含六篇文章。

科克伦(中文名科龄)出生在苏格兰,三十岁时被派往中国做医疗传教士。在治病救人时,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在本地建医学院培养出现代医生,再建医院帮更多的病人。四十岁时,他一手主导推动的协和医学堂在北京建成。四十六岁时,也是协和首届学生毕业后不久,科龄回国。“医学大神”系列作者朱石生在《苏格兰来的洋大夫》里回顾科龄在中国这十几年的奇遇,正可看作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医疗卫生、教育、思想意识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的缩影。

李金声曾在《读库2002》发表过《落榜》,《从知青到检察官》是为续篇,讲的是他落榜后第二年,1978年参加高考,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进入省政法学校,毕业后没能如愿进公安系统,机缘巧合去了省检察院工作的经历。他说自己的人生,几乎都不是他主动的选择,而是由一连串的偶然决定的。

《出差》是作者小生回忆自己19...

读库2205 名言/名句/语录

印着“上海”字样的图案是黄浦江铁桥,印着“天津”字样的图案是天津的洋楼。 明末清初绍兴文人张岱晚年撰《自为墓志铭》,回忆自己少年时“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读库2205》家山寄畅卧林泉 1953年12月7日,科龄在英国平纳的家中去世,享年八十七岁,在当时属于罕有的高龄。 敬仰他的人们常说,科龄是个超越时代的人。 这话或许不算过誉。在宗教方面,他主张的本土化方针,在当时被普遍漠视,而到1960年代之后,基督教各个宗派终于承认,科龄的主张实际上是最可能持续发展的方略。 医学堂的经历也同样印证了他的超前。他那个建立正规医学院的梦,在旁人看来只能是一个狂野的梦,在当时的中国,科学的滞后,文化的抵触,政治的龃龉,经济的拮据,各种各样的艰难如同铁锤,一次又一次砸向他那个水晶一般美丽,也如水晶一般脆弱的梦想。谁都没想到,这个苏格兰人,竟然真的做成了一个水晶杯:协和医学堂。 2016年8月起,我开始从头阅读自己的日记,试图从过去找到初心,为余生指明道路。我猛然发现,年轻时,自已一年可以写三四本日记,中年后,曾经用八年时间才写满一本日记。那八年,我经历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结束出差生涯后的日记,仍然大量与工作相关,现在读来索然无味;对父母亲、妻子、儿女的一些记录,又让我深深感到丢失岁月的痛苦一日记读到一半后无法继续,从此我不再往日记里记录工作。我已醒悟,和家人一起度过平淡的日子,内心平静自由,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才最值得永忆。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