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女简介

翻开《厌女》的五个阶段:

1. 好奇。人人都在说厌女,到底什么是厌女?

2. 认同。“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请翻到P2)

3. 反思。深入理解厌女的机制,借以反思自身的亲密关系。原来,“女人的厌女症从母亲处学来”。(请翻到P124)

4. 自觉。对厌女症越来越敏锐。“我不是一般...

厌女 名言/名句/语录

被自己身体背叛、不由自主地失控的娼妓只能咬紧嘴唇,忍受这一切。在这种游戏中,被快乐支配的一方就是输家。 “全民皆婚社会”,对女人又意味着什么呢?那是女人被强迫结婚的社会,是女人没有不结婚的选择可能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结婚被叫作女人的“永久就职”。与此相对,在结婚只是女人的选择项之一的社会里,一般而言,女人的结婚率会降低,离婚率会上升。这意味着,女人有了“永久就职”以外的选择 当田岛阳子还是一位英国文学研究者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父亲的女儿”的很好的随笔。 悲剧《厄勒克特拉》[1]就是厄勒克特拉从母亲的女儿变为父亲的女儿的成人仪式的过程报告。“女儿的弑母”,是父权制对女儿的考验,如果她想得到父权制社会的接纳,就必须承认父亲的有利和优越性,并默认一切压抑和社会性不公正(歧视)。选择母亲的语言,意味着死亡;选择父亲的语言,等在前方的是被阉割,二者择一,厄勒克特拉选择了后者。(中略)“被阉割”,意味着压抑母亲的话语,压抑母亲要求正义和公平的抗议话语,也就是承认女人的生命轻于男人,甘愿接受性别压迫。〔田岛,1986:6〕 女儿呢?女儿早晚要出嫁成为“别人家的人”,对女儿的投资不过是白白扔进阴水沟,不能期待投资的回报。可是,这种“常识”已经是稍前一个时代的了。现在,女儿终其一生为母亲的所有物。并不因为出嫁了,女儿便可以免除娘家父母老后的护理义务,母亲也指望女儿来照料自己。在过去十年里,“希望接受护理”的家庭成员顺序中,第一位从儿媳变成了女儿。与此相应,实际上由女儿护理父母的比例也增加了。于是,出现了母亲在现实中依赖女儿但口头上却要否认的现象。有的女儿代替长男的弟弟收留照料母亲,母亲却终生一直息“让女儿照料自己,我好可怜。”女儿听到的是母亲的哀叹,而不是被感谢,却还得继续照料下去,实在很悲哀。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