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千鹤子作品
始于极限经典语录
1 、开始跟残障人士来往后,我才意识到身体是无法任由我们摆布的,身体是我们的第一个他者。他们已经和不听使唤的身体打了许多年的交道。他人本就是不能摆布的,但在那之前,他们还不得不与“自己的身体”这一不听使唤的他者相处。“变老”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会突然成为残障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感觉到精神和身体都是易碎品。不小心轻放,身心都会破碎。易碎品就得享受易碎品的待遇。 2 、我遇到过一名能勃起但不射精的男性。他的间被称为射精障碍。“无法结束”的性肯定非常痛苦。有人解释说,这是因为他们无法接纳小死亡。没有“可以把自已交给对方的绝对安全感,就不可能在别人体内迎来小死亡。只有确信自己一定能复活,人才能容许自己小死亡一场。 性是死亡和重生的仪式,它把我们带回到“生”,而非“死”。 吊唁之日,情欲最盛 ——千鹤子 3 、恋爱是自我的斗争。我要成为“女人”,就需要“男人”作为恋爱游戏的对手。而且我深刻认识到,我对女性身份的认同依赖于男人的存在。我也正是因此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异性恋的女人”。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认同是异性恋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去寻求男人,也确实那样做了。然而,在恋爱这种游戏中,女人的赌注和男人的赌注从来都不对等。当女人拿自我下注时,男人只押上了一小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死之棘》·中的妻子坚持要丈夫把一切都押上。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吉本隆明在《共同幻想论》中深入探讨了岛尾敏雄的《死之棘》。小林秀雄还说过“女人是我成长的地方”。我至今相信,恋爱是谈了比不谈好。因为在恋爱的游戏场上,人能够深入学习自己和他人。恋爱会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欲望、嫉妒、控制欲、利己心、宽容和超脱。恋爱是斗争的平台,你要夺取对方的自我,并放弃自己的自我。我从不认为恋爱是一种放纵的体验。在恋爱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伤害,也互相伤害,借此艰难地摸清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渡给他人的自我防线,以及对方那条无法逾越的自我界线。我向来认为恋爱不会蒙蔽一个人的双眼,恰恰相反,恋爱是一种“面对对方时极度清醒,以至于在旁人看来无比疯狂”的状态。跟一个爱上窝囊废的女人列举男方的多少缺点都是徒劳,因为她早就一清二楚。正因为对情人的弱点了如指掌,才能比其他人更残酷地伤害对方。……再补充一下,恋爱绝不是死死捍卫自我界限的游戏,而是通过狠狠品味与自己不同的他人的反应,同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能确认“他人与自己存在绝对的隔绝”,“我们永远无法拥有或控制他人”。恋爱非但没有使人与人相融,反而引领我们走向孤独。而这种孤独是多么畅快。我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所谓成熟,就是提高他人在你心中的吃水线。”正是通过这种“殊死搏斗”,我才能对他人更加宽容。就算不进行这种野蛮的行为,人也能活下去,也可以做爱,也可以组建家庭。我曾怀疑许多结婚...
为了活下去的思想经典语录
1 、辻村美代子(辻村みよ子)也列举了对“人权普遍性”的三种批判。第一,来自保守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古典式批判;第二,来自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第三,来自女性主义及反种族主义的批判。(辻村,1997a:34) 2 、……如果性别平等意味着公平分配作为资源的各项公民权利,那么就会产生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究竟是怎样的资源?这里所说的资源是指社会资源,也就是社会承认其价值的资源。社会资源由于分配的不均衡而逐渐稀少化,也正因为稀少化才衍生出社会性价值。空气和水是自然资源,但只要它们并非稀缺资源,且价值不被社会承认,那么它们就不是社会资源。暴力(的行使以及将其正当化的权利)是社会资源。显而易见,国家的军事实力是由国家独占暴力,并通过技术和预算进行分配的一种社会资源。而私领域的暴力并非它表面上所呈现的身体性、自然性的形态,恰恰相反,私领域暴力的分配也是不均等的。而这种私领域的暴力只要被社会默许,就会被看作一种社会资源。 当公民的各项权利包含行使公领域暴力的权利和私领域暴力被免责的权利,即杀人的权利、压迫他者的权利时,要求平等分配这些权利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战争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此有学者认为,要求平等参与战争,不过是要求行使愚蠢行为权利的平等。性别的平等也应当包括行使愚蠢行为权利的平等,支持这种意见的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然而,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并不代表女性主义的全部。 第二,这种分配要在什么人之中进行呢?倘若可分配的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有限的参与分配者(closed membership)才是问题所在。国家分配的资源越丰厚,参与资源分配的人数就越要严格控制。在福利国家中,排他性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排他性是指,一方面限制移民和难民,另一方面进行人口管理。甚至可以说,每一个福利国家都在采取上述的一种或两种方式来进行政策性的控制。 第三,当说到分配正义的时候,这个正义究竟意味着什么?翰・斯(John Bordley Rawls)所配正义(distribution justice)(Rawls,1971=1979)包含“正义”一词,它是只关乎分配方法,而与分配结果无关吗?如果拥有... 3 、德国的历史修正主义者在纳粹集中营问题上,围绕着是否存在希特勒署名的“屠杀犹太人”命令书一事,展开了辩驳和反击。而在日本,关于原日军“慰安妇”问题也同样出现了一系列的争论。日本版历史修正主义者们争论当时是否存在能够证明日军参与的命令书。这些历史修正主义者都是躲在文献史料的绝对主义背后、伪装成客观主义的人。
女性主义40年经典语录
1 、从原《雇佣平等法》到新《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这是一种倒退,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和资方的意图——一方面要求想在职场上获得和男性平等对待的职业精英女性抛弃 “对女性宽容娇惯一些” 的幻想,和男人一样地工作;另一方面则想封杀那些既想工作又想结婚生子的普通女性的不满情绪——想要 “家庭幸福”,就心甘情愿地待在职场的二流位置上,既然不能像男人一样工作,那就不要抱怨!“男女平等” 的资本主义解决方法就是将女性分化,分成精英女性和普通职业女性。这种现象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女性解放运动发达的国家。实际上,被称为精英的女性不过是极少数的特例,被企业当作借口放在陈列橱窗里展示给世人看罢了。政府与企业迫使女性在 “和男人一样的平等” 或 “甘于女性地位差异” 两者之间选择,乍一听仿佛很有道理。且慢!我们才不会掉入这种陷阱。在踏上对方划定的战场前,让我们换一换思维方式,答案其实只有一个——工作女性化。女同胞们,只要这样说就行了:“你们想想到底是多亏了谁才能工作起来 ‘像个男人39;。” 要是失去了军功章背后的支撑,就算是男人也做不到工作起来 “像个男人”。看看那些只有父亲的单亲家庭的烦恼就能明白。反之,只要男人变得 “像个女人”,那麽女性也就不用勉强加入不合理的竞争了。真正的 “工作女性化”,应该是拥有家庭的劳动者——不论男女——都能在合理范围内采取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工作方式。 2 、在公私分离的现代,性与生殖变成私事,到底有准会向渴望当母亲的女性伸出援手呢?在当下的文化中,所有人都在鼓励(甚至强制)女性成为母亲,但与此同时,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却孤立无援,只能独自承担生育的一切责任。这一点是每一个为了生孩子而退归家庭的女性都切身体会过的吧。 3 、事实这次行动中,也有人提出“我末必完全赞成上野女士的想法。但是向东京都抗议是必需的”。这种思想十分健全。相此之下,对抗势力的力量一直受到大幅度的削弱,原因就在于他们奉行硬的教条主义要求意识形态、形势分析、战略战术必须完全统一,之后才能付诸行动。
厌女经典语录
1 、色情文学的铁定规则是:第一,女人是诱惑者;第二,女人最后一定被快感支配。这种结构手法非常好懂。首先,“是女人先勾引我,可不是我的错”。男人的欲望由此得以免责。然后,即便是把不情愿的女人强行推倒在地的强奸,最后还是以女人的快感结局,仿佛在说“怎么样,你不也有快感了吗?”好像女人的性器是可以把所有痛苦和暴力都转换为快感的无底黑洞。为男性读者制作的色情文学,最后终极点不是男人的快感而是女人的快感,这个现象看似矛盾,其实根本不是什么谜。 2 、“女人寻求关系,男人追求占有”,小千加子一语道破。……在以“爱”为名的男女关系中,其根底里存在着性别的不对称,没有比这句话将这种不对称表达得更简洁准确的了。 如果视为出于男人对女人的终极支配的欲望,男人对妻子施暴或逼复婚而杀妻很容易理解。……起因于家庭暴力的杀人事件,可能性最大的是妻子恋人提出分手时男人为求复合而杀人,所以甚至有“复合杀人”一词。要求复合而被拒绝,男人会数然大怒,为了不让别人得到这个女人便杀掉她,因为杀人是占有的终极形式。 女人的嫉妒指向夺去男人的其他女人,而男人的嫉妒则指向背叛了自己的女人。因为女人的背叛是对男人所有权的侵犯,建立在占有一个女人的基础上而得以维系的男人的自我,会因此面临崩溃的危机。对于女人,嫉妒是以其他女人为对手围绕男人展开的竞争;而对于男人,嫉妒则是维护自尊和自我确认的争斗。 3 、米歇尔・福柯在《性史》一书中,列举了四项近代之后的性欲望的装置:儿童的性的教育化、女性身体的歇斯底里化、性欲倒错的精神病理化、生殖行为的社会化。“儿童的性的教育化”,指儿童的性成为管理对象,尤其指对手淫行为的禁止成为儿童教育规训的一项内容。“女性身体的歇斯底里化”,指女性的身体被视为性身体,对性欲的压抑被视为导致“神经病女人”的原因,“性欲倒错的精神病理化”,指除异性间性器官接触以外的多种性爱方式被视为错乱反常的快乐,通过精神病理学将之视为异常,“生殖行为的社会化”,指夫妻关系以异性恋配偶为正统,作为生殖单位被置于社会的管理控制之下。经由这四项对“性”的管理,达到社会对个人“生命”的管理,“生命权力”( bio-power)由此形成。上述历史变化,导致四类人群成为控制管理的对象:“手淫的儿童”、“歇斯底里的女人”、“反常性欲者”、“马尔萨斯主义〔生育控制之意一一译者〕的夫妻”。
快乐上等经典语录
1 、上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想要获得“女人的指定席”,就必须成为布尔乔亚,扮上女装生存。 2 、“人类是被压迫到极限就会习惯压迫的生物”吗?汤山我非常喜欢石黑一雄39;,只要他出了新作我一定会去读。那部改编成电影的《莫失莫忘》,虽然书里的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平行世界中,但我觉得这部作品简直把“3·11”之后日本人的反应和心境展现得太彻底了,令人毛骨悚然。上野 讲的是器官工厂之类的地方是吧?汤山 没错!是一所培育克隆人的寄宿学校,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些克隆人。虽然学校并没有说,但他们也隐约察觉到了自己就是为了器官移植而存在的克隆人。这实在是太日本了。主人公们在得知真相之前,就一直怀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但得知了等待自己的残酷命运之后,他们也没有逃跑。在石黑一雄的笔下,这些人看透了自己就是这样的存在,认为自己只能接受这样的人生。上野没有绝望也没有反抗,只是接受了。汤山 而且故事的风格是平静而细腻的,作者的文风甚至带着明快和肯定的感觉。我想这就是作家的写作技巧,如水墨画一般,轻描淡写地引出“啊,明天你就要死去了呢”这样的话。他们虽然也尝试过采取行动,但抗议并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切,平静地赴死。这种无以言表的悲伤留下令人回味无穷的余韵,“3·11”之后日本的氛围让我忍不住联想到这部作品,甚至有种“原来这部小说里讲的就是现在的事,是对现在的预言”的感觉。针对核电站重启的 1抗议游行,也是在“脱核”这个话题被讨论了一年多以后才逐渐扩大规模的。上野 可能因为石黑一雄正好是日裔,所以你会觉得这些表现的是“日本人的特性”。然而,经历过纳粹大屠杀的欧洲实际上也是这样。犹太人被强行关进集中营时,明明已经知道横竖都是一死,为什么既没有抵抗也没有暴动呢?在耶路撒冷,幸存者们会受到这样的指责。不过,通过很多心理学研究,我们了解到了人是不管怎么压迫,哪怕压迫到极致,也不会站起来反抗的生物。汤山 在日本这种社会系统下,这些已经可以说是日常了。 3 、上野 不把责任推给社会,这是精英女性对自己负责任的想法,这就是新自由主义的思维方式。如果不把责任推给这个世界,就不可能成为女性主义者。汤山 原来如此啊(笑)。因为这种自我负责的方式,改变不了世界。虽然乍一看很帅,但其实是守旧派的想法。特别是头脑聪明的女人更容易这样。上野 回顾自己的状况时我想到的是,虽然有靠自己的力量达成的部分,但也有很多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达成的部分。还有很多和性别密切相关的事情。汤山 具体说来是什么事情呢?上野 比如说,虽然有人说“能力水平相当的男人很多,但上野能成为东大的老师,就是因为她是女人”,但这样不也挺好的嘛。因为是女人,在外面吃了很多苦头,但偶尔也会有好事发生(笑)。汤山 上野老师,这个回击真是太痛快了!上野 对。作为女人生于这个时代,幸运和不幸的事都有很多。如果这个社会根本不需要什么女性学,我觉得更好。但是我认为,我与那些处于不同立场的女人之间的差异只有一层窗户纸。不管是成为家庭主妇的女人还是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女人。毕竟,我这一代人里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成了家庭主妇,就算是读了研究生的女人,也基本上都是到了这个年龄还是不固定的兼职。汤山 学术界的性别之墙还真是坚固。文化系的男子气概也很让人头疼啊。上野 得到专职工作的女人屈指可数。虽然也有找到固定工作的女人,但一直在兼职的女人更多。连我自己都觉得是时运使然。因为我和别人相比,在能力上的差距的确并不大。所以我才会觉得“这是结构性问题”,我和她们只差“一层窗户纸”。因此,我才不会放弃女性主义的研究。

1页 / 

1

上野千鹤子 经典语录

上野千鹤子

上野千鹤子简介:

上野千鹤子 1948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社会学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认证NPO法人Women’s Action Network(WAN)理事长。 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及运动的领袖人物。 在专科学校、短大、大学、研究生院、社会教育等高等教育机构从事了40年教育与研究工作。 2019年以东京大学开学演讲《即使努力也无法得到回报的社会等待着你》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著...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