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微尘纷坠心田

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简介

《万千微尘纷坠心田:文学阅读的生命化》是在大学教授外国文学课的张秋子老师的随笔集。本书并不是“文学批评”,相反,作者特意要远离“学院派的臭毛病”,彻底打碎那套脱离个人感受、用陈词滥调代替思考的方式。它提供了一种十分基础的阅读方式——文本细读,带领我们借助文学阅读重建感受力。

本书通过一个个非常具体的细读案例来捕捉文学阅读中的心灵震动,从而深化文学体验,并切实将知识与个人体验建立连接。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解决了一些工具方法和思路的问题,下篇则较为具体地细读了歌德、纪德、卡尔维诺、石黑一雄等的作品。

万千微尘纷坠心田 名言/名句/语录

文本细读的指作 过程就是侦探破案的过程,批评者至少要在四个维度上进行证据遮掩搜集:首先是阅读一个作者的其他作品,比如在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中,“雨树”意象及“返回森林”的动作持续出现,解读《个就成人的体验》就必须至少再读他的《聪明的“雨树”》《万延元年送地 的football》,寻找同一意象反复出现的背后的现象丛;然后是该作者的日记、访谈、回忆录、书信、手记、传记,这些东西从物? 最切近的位置架构出作者在小说里暗含的潜意识,比如,读大江比的 的传记与小说理论,就明白森林对他意味着童年与自己的来处, 返回森林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回到安全的童年;第三则是读与一它 位作家产生互文的其他作家的作品,读大江,就要去读他喜爱的 诗人阿波利奈尔、威廉·布莱克,看阿波利奈尔的《被神化了的 残疾人》与布莱克的黑暗艺术如何渗透在大江自己的创作中。 第四,其实也是最重要的, 是批评者需要无限扩充他的“能量池”, 为了理解一部作品,为了对作品中那些细枝末节的点进 行推敲, 他需要贪婪地阅读,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材料,这些材 料可以扩展到文化、电影雕塑甚至绘画艺术。 费希特讲课时,让学生们对着教室的一堵白墙,持续地站了很久,他相信只有面对这堵墙,“自我”的感觉才能慢慢浮现一 我在这里好无聊,我为什么要对着墙,然后问题可能会变成:墙对着的这个是谁?是我。以墙为参照物,对立面的“我”才有了自觉的意识。理解文学快活多了,面对的不是墙,而是文本。 浮士德扑向了整个未来,求索着立刻、马上、当下的幸福,神秘学里的炼金术与巫术,都不仅仅是文本花哨的噱头,它们的精神修炼品格,也是浮士德追求的内核。它们帮助一个努力寻找自我、确证自我的人穿越重重天幕,在一个天狼星的视角理解世界、理解人。 不可靠叙事是现代小说的典型症候。古典文学往往与读者达成了一种信任与共谋,它试图说服读者相信叙事内容的确凿性,也试图借此唤起读者对主要人物的理性信任与情感认同。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