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活下去的思想

为了活下去的思想简介

“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价值,女性主义的思想是‘活下去的思想’”

战争究竟有什么吸引力?

女人天生就是和平主义者吗?

女性主义就是追求女人也可以像男人一样战斗吗?

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作者 上野千鹤子

从国家、民族、暴力的全新角度考察女性主义的 集大成之作

“对于那些想要平淡的日常,希望明天也能像今天一样活着的女人来说,英雄主义就是敌人。”

————

【编辑推荐】

1、上野千鹤子是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及运动的先驱与领袖人物,近些年在东亚女性主义的传播中成为代表人物、明星学者。《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厌女》等著作在中国持续热销,其本人也获得了读者的喜爱与广泛关注。

2、本书是上野千鹤子女性主义理论的代表作与经典论著。是她首次围绕国家、暴力、性别等议题进行思考的总结式作品。在日本长销不衰,极具学术价值与思想价值。

3、本书以全新视角...

为了活下去的思想 名言/名句/语录

女人能杀人吗?能。女人也可以和男人一样接受高效率的杀人训练吗?能。女人有完成战斗任务的身体条件吗?有。我们可以把女人派到前线的小分队或海军陆战队吗?可以。(Rayner,1997:53) 探究女性主义和民族主义关系的尤瓦尔﹣戴维斯把 nation 分成以下三种类型。民族 nation : Volknation =依据34;共同起源34;这一神话观念的共同体;文化 nation : Kulturnation =依据34;共同文化34;这一神话观念的共同体;国家 nation : Saatnation =依据34;平等的公民权34;这一神话观念的共同体。 我年轻的时候,深受一位罗马尼亚出生的作家齐奥朗(Emil Cioran)的影响。他是一名亡命者。他逃到巴黎,母语被剥夺,被禁止使用母语来表达自我。他作为一名亡命者心绪万千,著作中充满无处释放的愤怒。现在想来,当时只懂得日本的我,为何能够对母语被剥夺的齐奥朗所释放的愤怒产生如此共鸣呢?我觉得因为我和他一样,我的愤怒是用男性语言无法描述的女性的愤怒。我当时在一所女性入学率十分低的大学读书,在我学习哲学、社会科学时,使用的都是精英男性的语言。就算我想要表达自己,除那些之外也没有其他词汇了。当时的愤怒就像沸腾了的水一样(笑)。说得更难听点,进入大学这一世界的女性,是她们自己选择要在那里生活的,所以没办法推卸责任。因此那种愤怒是一种无处宣泄的愤怒。也就是说,亡命者和难民选择了一条“已经无法返回祖国”的路,而在大学世界中迷茫的女性,甚至连可以回去的“祖国”都不曾拥有。在思想的语言中,女性是没有母语的。 在家暴和虐待儿童问题出现之前,公权力一直碍于隐私之名而被挡在私领域之外。性骚扰也是如此,在人们正视这个问题之前,哪怕受害者向劳动工会上诉,也只会得到“工会不干涉个人隐私”的回复,被草草打发。个人隐私这一概念,把家庭放入黑箱之中,维护了家庭之中的当权家长的利益。所谓“公民”指的就是家长。 女性主义的口号“个人的即政治的”广为人知。而琼·瓦・(Joan Wallach Scott)则进出,“私领域是由公权力建构的”(Scot,1996)。女性主义法学家弗朗西丝·奥尔森(Frances Olsen)也同样指出,所谓“公权力不介人私领域”的原则也是由公权力所创,“不介入也是介入(的一种)”。她主张,无论是介入还是不介人,私领域原本就无法独立于国家而存在。(Olsen,1983,1985) 如此一来,让私领域的家长暴力得到豁免的正是国家。在以往的例子中,针对夫妇之间的暴力行为,公权力的代理人餐察就算接到报警,通常也会拒绝介入并漠然离开。当然,即便在现行的法律下,妻子以伤害罪起诉丈夫,或者孩子以强奸罪起诉父母,都只是在理论上可行。而且,一直以来,司法判例始终没有承认婚内强奸,行政权力也一直没有介入虐待(之名的犯罪),这使得家庭内的暴力行为实际上并没有被当作犯罪。家庭被置于公民社会外部,使它成了不适用于公民社会规则的领域,导致家长权利的行使不受制约,私领域暴力被无罪化。 更进一步说,我们可以认为,所谓个人隐私原则,它的诞生也许就是为了让公权力不介人家长这一私权力的统治范围,是二者秘密合谋的产物。如此想来,所谓公民社会也只限于拥有对等权利的个人之间的关系,他们缔结了一种绅士协定,彼此承诺解除武装,并将暴力视作犯罪。女性公民不享有与男性公民同等的权利,进入婚姻后,女性作为法律主体不拥有权利,生活在丈夫的支配下。妻子和孩子被看作家长财产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中,...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