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哲学史

近代哲学史简介

《近代哲学史》(1833/34)是谢林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大师,谢林以高屋建瓴的方式阐述了近代哲学从笛卡尔直至谢林本人后期哲学的演进过程,其中不但包含着他对自己的早期哲学的检讨,更包含着他对黑格尔哲学的详细的批判分析。本卷收录的另外两篇著作,《为维克多·库桑先生哲学著作所作序》(1834)和《哲学经验论述要》(1834),从不同方面补充或进一步阐发了《近代哲学史》中的相关思想。这三篇著作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近代哲学史》对于理解近代哲学的精神实质,理解谢林的后期哲学、谢林在德国唯心主义中的定位、谢林与黑格尔的关系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代哲学史 经典台词/对白

正因为那个理知原因是一切认识的要素之一,所以它作为一切现实的认识的一个前提,必然显现为一个与认识相对立的东西,而严格意义上的认识相对于认识的前提而言,则显现为一个偶然的东西。 当人归属于普遍性的时候,他就是本原、源泉、存在者,不依赖于任何事物,而是凌驾于万物之上 ,但是当他脱离普遍性,转而归属于特殊性,希望按照他自己的存在来提出各种要求,他就等同于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低于物;与此同时,人离开了他原初所处的、被规定下来的中心直观,跌落到一种边缘性的知识之内,在那里,万物不仅相互反对,而且也反对人——万物不仅相互排斥,而且也排斥人。 祈祷就是在一个更高的东西面前否定自己,在和这个更高的东西的关系中,我们把自己设定为一个完全的主体存在,亦即一个完全不由自主的存在。这个纯粹主观的行为与知识相对立,可以被看作是信仰 行为或信仰本身——理由如下。知识通过否定自己而确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存在者;但是,只要知识还保留着一丝客观性,只要知识还没有消灭自己,它就认识不到那个高高在上的存在者,因此知识只有在信仰 里面才消灭自己,然后通过这种自我否定——仿佛作为放弃自己的独立性而获得的奖励——认识到那个高高在上的东西。 任何东西,就它仅仅是一个存在者而言,可以看作是遭遇了存在,而这种情况下,它同样也是一个非存在者,是一个纯粹的可能性(即可能把存在吸引过来)。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