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2004 名言/名句/语录

本页共收录34条《读库2004》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读库2004》名言/《读库2004》经典名句/语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读库2004》语录可以了解《读库2004》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读库2004》名句,欢迎分享。

阿来:杜甫到成都来,先是寄居在一个寺院里。他有一个表弟,大概是远房的,王司马,找这个人借钱。借钱干什么?盖房子,他把借钱的过程写成一首诗。他又写《ト居》,朋友们帮他找地方盖房子,什么地方适合他老杜住呢?住在城里头,尘嚣太重,但隔城太远也不好,他是个诗人,一定要找自然环境非常优美的地方。他又问弟弟借钱,也写诗。然后草堂建成了,他觉得一个光秃秃的房子不够,要栽一些树,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栽老家的桃树。如今成都的水蜜桃品种很好,但那个时候大概是少的,因为他诗里写“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说这儿没有,所以他给一个朋友写信,“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桃树不光是美观,他还有首诗里有两句,说为什么要栽这么多桃树?“高秋总喂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秋天的时候它结出果实来,像我们这些穷人是可以吃的,甚至可以拿到市上变卖,换点儿小钱。春天呢,又开出漂亮的花。栽了桃还不够,觉得还需要一点风雅的东西,中国文人爱竹子,四川又是产竹子最多的地方,今天我们四川有个县级市还叫绵竹。杜甫就给那个地方的人、做官的人写道,入川的时候,他经过那里,在那儿吃过饭,跟人喝过酒,人家招待过他,看到竹子好,人家就给他送竹子来,又把竹子栽下了。他说桃树是小树,说要栽大树。今天这个园子里,最好的树是楠木,但楠木生长慢。四川还有一种树是香樟,生长也相对慢,但他估计自己不会住太长,所以希望栽一种长得快的树,四川有一种桤木,长得快,他觉得要有。这里景观有层次,桃树,竹,再栽一种高大的、长得快的树。 四川大部分地方的树冬天都要落叶,他希望栽一种常绿的树,所以又跟别人要松树,松树常绿,而且有巨大的树冠,伞样,亭亭如盖。他又写一首诗,人家又送松树来给他。这还不够,穷啊,又没东西,但是讲究。过去四川出白瓷,就在大邑县,那个时候是一个州,崇州,高适在这里当过知州。杜甫还给人家写一首诗,说“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

2页 / 

4

读库2004

《读库2004》

作者:张立宪

张立宪其他作品: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读库2103》 《读库2105》 《读库1803》 《读库2104》 《读库2204》 《读库2202》
《读库2004》简介:

2017年1月24日-28日,2018年7月22日-30日,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摄制组两次跟随阿来回到故乡阿坝嘉绒藏区,导演张同道与作家边走边谈,完成了一次对故乡与记忆的回望。《阿来和他的嘉绒藏区》是这两次访谈的整理稿,也是这个系列的第四篇(毕飞宇、贾平凹和迟子建的访谈参见《读库1803》《读库1806》和《读库1902》),纪录片已于2020年7月播出。从... (更多)

投稿有关《读库2004》的语录

推荐作品

更多>
练习一个人经典语录

练习一个人

柴米繁杂,尘世吵扰,我们从孤独中来,最终回到孤独,所以,我宁愿坚信。那些总是给自己保留一个孤单爱好的人,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对抗,不愿就此沉沦于世俗

陶立夏

点赞(0) 1335 ℃
悲伤逆流成河经典语录

悲伤逆流成河

在某些瞬间,你会感受到那种突如其来的黑暗。比如瞬间的失明。比如明亮的房间里被人突然拉灭了灯。比如电影开始时周围突然安静下来的空间。比如飞快的火车突然开进了幽长的隧道。或者比如这样的一个天空拥挤着绚丽云彩的傍晚。那些突然扑向自己的黑暗,像是一双力量巨大的手,将自己抓起来,用力的抛向了另一个世界。

郭敬明

点赞(1) 3845 ℃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经典语录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不够好,才会那么依赖其他人;不够清醒,才会信任所有耀眼的外衣;不够强大,才会浪费时光去迎合他们的玩闹。何必要怪别人呢?都是自己的错。

易术

点赞(0) 767 ℃
快乐上等经典语录

快乐上等

“人类是被压迫到极限就会习惯压迫的生物”吗?汤山我非常喜欢石黑一雄39;,只要他出了新作我一定会去读。那部改编成电影的《莫失莫忘》,虽然书里的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平行世界中,但我觉得这部作品简直把“3·11”之后日本人的反应和心境展现得太彻底了,令人毛骨悚然。上野 讲的是器官工厂之类的地方是吧?汤山 没错!是一所培育克隆人的寄宿学校,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些克隆人。虽然学校并没有说,但他们也隐约察觉到了自己就是为了器官移植而存在的克隆人。这实在是太日本了。主人公们在得知真相之前,就一直怀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但得知了等待自己的残酷命运之后,他们也没有逃跑。在石黑一雄的笔下,这些人看透了自己就是这样的存在,认为自己只能接受这样的人生。上野没有绝望也没有反抗,只是接受了。汤山 而且故事的风格是平静而细腻的,作者的文风甚至带着明快和肯定的感觉。我想这就是作家的写作技巧,如水墨画一般,轻描淡写地引出“啊,明天你就要死去了呢”这样的话。他们虽然也尝试过采取行动,但抗议并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切,平静地赴死。这种无以言表的悲伤留下令人回味无穷的余韵,“3·11”之后日本的氛围让我忍不住联想到这部作品,甚至有种“原来这部小说里讲的就是现在的事,是对现在的预言”的感觉。针对核电站重启的 1抗议游行,也是在“脱核”这个话题被讨论了一年多以后才逐渐扩大规模的。上野 可能因为石黑一雄正好是日裔,所以你会觉得这些表现的是“日本人的特性”。然而,经历过纳粹大屠杀的欧洲实际上也是这样。犹太人被强行关进集中营时,明明已经知道横竖都是一死,为什么既没有抵抗也没有暴动呢?在耶路撒冷,幸存者们会受到这样的指责。不过,通过很多心理学研究,我们了解到了人是不管怎么压迫,哪怕压迫到极致,也不会站起来反抗的生物。汤山 在日本这种社会系统下,这些已经可以说是日常了。

上野千鹤子

点赞(0) 256 ℃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