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2103 名言/名句/语录

本页共收录72条《读库2103》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读库2103》名言/《读库2103》经典名句/语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读库2103》语录可以了解《读库2103》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读库2103》名句,欢迎分享。

1.从建筑理念的角度,梁思成提出“不求原物长存”之说:“盖中国自始即未有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灭之工程,欲以人工与自然物体竟久存之实,且既安于新城代谢之理,以自然生灭为定律,视建筑且如被俘舆马,时得而更换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其永不残破之野心。如失慎焚毁亦视之为灾异天谴,非材料工程之过。”梁思成说的很明白,中国古代的建筑师想得通透;没有什么材料是永垂不朽,与其追求原物长存,不如应顺应自然规律,是故多用木材,少用石料,偏好重建,不耐修耳,旧去新来,周而复始,生生不息。2.黄鹤楼的兴衰,呼应着中国历史的兴衰。黄鹤楼的存在,俨然已成为国运昌宏的象征。一代又一代黄鹤楼的重建,前仆后继,连绵不绝。湖北学人王葆心总结这种现象:“兹楼之一兴一废,而国家之兴败,人心之悲愉系焉。”并非黄鹤楼屹立保国运昌隆,而是国运昌隆投射在黄鹤楼身上。大多数古代楼阁,都与皇家贵族或宗教门派有关,是神圣,尊贵和威严的象征。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由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所建,带有帝王的基因;岳阳楼因范仲淹的散文具有浓厚的士大夫气质,是官宦楼;唯有岳阳楼兴于商业旅游,其浓缩的中国历史,侧重经济文化,远离政治宗教,属于中产阶级。这正是国运昌隆最好的体现——经济文化是检验国运的唯一标准。开天辟地气吞山河,不只是为了耀武扬威,而是为了每一个人的幸福。3.一代代的毁灭与重生,黄鹤楼忠实地传承上一代的记忆,但拉长时间来看,黄鹤楼也在积累变化。从唐宋的楼阁到明清的亭阁,这是一变。清代的同治楼,融入西洋元素,比如它的栏杆是西洋花瓶式栏杆,这又是一变。古人观察日出日落,冬去春来,认为自然启示的真理是历史的轮回。但若进一步的认识自然,就会发现,轮回是螺旋式的前进。

4页 / 

8

读库2103

《读库2103》

作者:张立宪

张立宪其他作品: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读库2105》 《读库1803》 《读库2104》 《读库2204》 《读库2004》 《读库2202》
《读库2103》简介:

1997年5月,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与IBM公司的超级电脑深蓝进行了总计六盘棋的对决,结果深蓝二胜三和一负,这是人工智能首次在国际象棋领域以总比分胜出的方式击败人类顶尖棋手,也意味着人类在一系列更简单的同类游戏中全军尽墨。2015年,深思公司研发的初代AlphaGo开始与人类围棋手交战,随后不断更迭的AlphaGo将人类顶级棋手一一挑下马。卢昌海... (更多)

投稿有关《读库2103》的语录

推荐作品

更多>
练习一个人经典语录

练习一个人

柴米繁杂,尘世吵扰,我们从孤独中来,最终回到孤独,所以,我宁愿坚信。那些总是给自己保留一个孤单爱好的人,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对抗,不愿就此沉沦于世俗

陶立夏

点赞(0) 1335 ℃
悲伤逆流成河经典语录

悲伤逆流成河

在某些瞬间,你会感受到那种突如其来的黑暗。比如瞬间的失明。比如明亮的房间里被人突然拉灭了灯。比如电影开始时周围突然安静下来的空间。比如飞快的火车突然开进了幽长的隧道。或者比如这样的一个天空拥挤着绚丽云彩的傍晚。那些突然扑向自己的黑暗,像是一双力量巨大的手,将自己抓起来,用力的抛向了另一个世界。

郭敬明

点赞(1) 3845 ℃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经典语录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不够好,才会那么依赖其他人;不够清醒,才会信任所有耀眼的外衣;不够强大,才会浪费时光去迎合他们的玩闹。何必要怪别人呢?都是自己的错。

易术

点赞(0) 767 ℃
快乐上等经典语录

快乐上等

“人类是被压迫到极限就会习惯压迫的生物”吗?汤山我非常喜欢石黑一雄39;,只要他出了新作我一定会去读。那部改编成电影的《莫失莫忘》,虽然书里的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平行世界中,但我觉得这部作品简直把“3·11”之后日本人的反应和心境展现得太彻底了,令人毛骨悚然。上野 讲的是器官工厂之类的地方是吧?汤山 没错!是一所培育克隆人的寄宿学校,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些克隆人。虽然学校并没有说,但他们也隐约察觉到了自己就是为了器官移植而存在的克隆人。这实在是太日本了。主人公们在得知真相之前,就一直怀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但得知了等待自己的残酷命运之后,他们也没有逃跑。在石黑一雄的笔下,这些人看透了自己就是这样的存在,认为自己只能接受这样的人生。上野没有绝望也没有反抗,只是接受了。汤山 而且故事的风格是平静而细腻的,作者的文风甚至带着明快和肯定的感觉。我想这就是作家的写作技巧,如水墨画一般,轻描淡写地引出“啊,明天你就要死去了呢”这样的话。他们虽然也尝试过采取行动,但抗议并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切,平静地赴死。这种无以言表的悲伤留下令人回味无穷的余韵,“3·11”之后日本的氛围让我忍不住联想到这部作品,甚至有种“原来这部小说里讲的就是现在的事,是对现在的预言”的感觉。针对核电站重启的 1抗议游行,也是在“脱核”这个话题被讨论了一年多以后才逐渐扩大规模的。上野 可能因为石黑一雄正好是日裔,所以你会觉得这些表现的是“日本人的特性”。然而,经历过纳粹大屠杀的欧洲实际上也是这样。犹太人被强行关进集中营时,明明已经知道横竖都是一死,为什么既没有抵抗也没有暴动呢?在耶路撒冷,幸存者们会受到这样的指责。不过,通过很多心理学研究,我们了解到了人是不管怎么压迫,哪怕压迫到极致,也不会站起来反抗的生物。汤山 在日本这种社会系统下,这些已经可以说是日常了。

上野千鹤子

点赞(0) 256 ℃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