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
显微镜下的大明 名言/名句/语录

本页共收录336条《显微镜下的大明》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名言/《显微镜下的大明》经典名句/语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显微镜下的大明》语录可以了解《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名句,欢迎分享。

赵知县的这份方案,绝对是动了真格,比谭昌言的态度更加强硬,比金汝诚设计的监督、奖惩条款更细致。而且他在策略的选择上,也非前几任因循守旧的知县可比。 比如说,赵的方案有一条,是鼓动民间互相监视 民间互相监视这事,不算出奇,谭昌言也试图干过,不过效用不彰。当地人都是抱成一团,指望他们举报自家乡亲,怎么可能? 可赵昌期这次出手,却是大大不同。 关键就在于这个方案的第二条:十七、十八、二十三、四十三都的当地居民,要互相监督举报 它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精妙。 赵昌期亲自踏勘之时,碰到过一件事。他到了十七都那里去走访居民,居民们都说损最严重的是狮山、象山,都在十八都的地界;他又去了十八都当地居民表示我们这里确实山体损毁厉害,不过损毁最严重的通元洞、水岩山,都在和十七都交界的地方,是他们越界干的。 赵昌期很好奇,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原来自从有了烧灰业,十七都和十八都、二十三都、四十三都的当地居民经常越界,去别人山里凿岩,运回自家灰密里烧。四都之间,没少因为这种纠纷发生争斗,几十年下来,几乎成了仇人。这对官府来说,是一件好事。赵昌期在第二条里特别规定:“如七都有犯,许十八等都之人;若十八、二十三、四十三各都有犯,许十七都之人彼此指名首县。”你们不是看对方不顺眼吗?给你们个机会去逮他们的错,摆明了要挑动群众斗群众。在“里”这一级,群众会互相包;在“都”这一级,不同地域之间彼此敌视为了鼓励四都内斗,赵昌期加了一个补充条款:举报成功者,罚金分一半走。
长久以来,历史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是烛照万里的规律总结,是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这虽然是正确的,但视角实在太高了,高到没什么人情味。即使有些讲述者有意放低视角,也只停留在庙堂之上、文武之间,关心的是一小部分精英,再往下,没了,或者说记录很少。张立宪在评论著名纪实文学《巴黎烧了吗?》的两位作者时说: “ 真正的叙事高手从来不用定性或装饰性质的字眼,而是把得出结论的权利和快乐留给读者,这一点拉莱 · 科林斯和多米尼克 · 拉皮埃尔也做到了。 ”这些论文旁征博引,推论严谨,运用史料的方法更是精妙。每一篇论文,都着眼于解决一个或几个小问题,正好能回答我对某一处细节的疑问。许多篇论文汇总起来,就能在一个方向上形成突破,形成独特的创见。让你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在研读过程中,你能够清晰地感觉到所谓 “ 学术共同体 ” 的存在,他们彼此支援、借鉴与启发,一个学术成果引出另外一个,环环相扣,众人拾柴,最终堆起了一团醒目的学术火焰。这些都是具体而微的细节,但恰恰从这些 “ 小 ” 中,我们才能真切地见到 “ 大 ” 的意义。它就像是一台显微镜,通过检验一滴血、一个细胞的变化,来判断整个人体的健康程度。这就是为什么我给这本书起名叫《显微镜下的大明》。我相信,只有见到这些最基层的政治生态,才能明白庙堂之上的种种抉择,才能明白历史大势传递到每一个神经末梢时的嬗变。天下之道,贵乎均平,故物有不得其平则鸣。歙县久偏重赋,民困已极,躬遇仁明在位,备陈情款,恳乞均平:普天之下,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均平,故遇见不均不平之事,必须发声抗议,维护公道!一条鞭法:据《明史 · 食货志》可知,明初沿用两税法,根据官方登记的户籍,田地要征收田赋,分夏、秋两季缴纳;丁要承担多种徭役。后官府借各种理由加征赋税、加派杂役,百姓困苦不堪,大量逃亡以躲避赋税。政府亦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故决定将一州一县的田赋、种...

6页 / 

34

显微镜下的大明

《显微镜下的大明》

作者:马伯庸

马伯庸其他作品: 《长安十二时辰 上》 《三国机密》 《古董局中局》 《文化不苦旅》 《风起陇西》 《草原动物园》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显微镜下的大明》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 作者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这些档案是中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奇迹,它们着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记录极为详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 这六个事件聚焦于一... (更多)

投稿有关《显微镜下的大明》的语录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