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这些幻象逐渐变得更内向,[…] 最好是让幻象直接产生在脑中,而不必通过五官来感知它们。啊想象力,[…] 你接受的视觉信息的源头是什么,如果不是由储存在记忆中的感觉构成?想象力的程序的两种类型:一种始于文字,终于视觉形象(阅读时“多少能够看见那个场面”);一种始于视觉形象,终于以文字表达这些视觉形象罗耀拉的做法 […] 标志着在获取具有最深刻意义的知识的方法上,已从文字过渡到视觉形象(让·斯塔罗宾斯基)作为与世界灵魂(与人的灵魂相对)沟通的想象力:作为知识工具的想象力:想象力发挥作用的渠道与科学知识的渠道共存甚至协助科学知识的渠道,而且是科学家作出其假设所需的一个阶段* 作为可能的事物,假设的事物,不存在和从未存在、也许也永不会存在、但也许已经存在的事物的库存的想象力——构思一个故事时——一个形象,它由于某种理由使我觉得充满意义,尽管我还不能以文字或概念来表达这意义 gt; (一个形象)把这个形象发展成一个故事 / 或更称心的是,一个个形象发展它们自己隐藏的潜力,也即发展包含在它们之中的故事 gt; (更多的形象)每一个形象周围,集拢其他形象,形成一个类比、对称、对抗的场 gt; (多个形象间的关系,概念的引入)在组织这些已不再是纯粹视觉的、而是包括概念的材料时,我便输入处心积虑的涵义,把秩序和感觉赋予故事的发展 (秩序和感觉的引入)毋宁说,我所做的,是试图确定哪些意义可与我希望给故事做的总体设计兼容、哪些不能兼容,并且总是留下一些可能更改的余地。——与此同时,文字产品获得愈来愈显著的重要性——首先是想办法以书面文字再现视觉形象,其次是以书面文字连贯地发展最初的风格方向。最后,书面文字渐渐霸占那个场。从现在开始,是写作指导故事走向最贴切的文字表达,而视觉形象别无选择,只能一路尾随。(在《宇宙奇趣》中这程序有所不同)即使是阅读最技术性的科学...

热门推荐

1、三、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后来的这次接触也就是全新的 2、康拉德将世界视为黑暗与充满敌意的东西,可是他以全部人类的力量来对抗,包括人类的道德规则与勇气。面对黑暗、混乱如雪崩般的降临,以及充满神秘与绝望的世界概念,康拉德的无神论人性还是坚守阵营、站稳脚跟,就像麦克霍尔在台风中的表现一样。 3、珀尔修斯的力量永远来自他拒绝直视,但不是拒绝他注定要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他随身携带着这现实,把它当作他的特殊负担来接受。 4、人类的意识从其人类中心论的褊狭中苏醒过来的那种缓慢过程,顷刻间就会被诗化发明废止。 5、我尤其努力消除故事结构的重量和语言的重量为了砍下美杜莎的头颅而又不被她变成石头,珀尔修斯求助于最轻的事物,也即风与云,然后把目光停留在只能以通过间接方式去看的东西,也就是镜中的影像。任何解释都会使神话贫化和窒息。对待神话,万万不可草率。最好是让神话栖居在记忆中,最好是停留在每一细节上,省思它们,而又不与它们的形象语言失去联系。珀尔修斯通过把头颅藏起来,而成功地控制了这张可怖的脸,一如他先前通过在镜中观看它而成功地把它割下来。珀尔修斯的力量永远来自他拒绝直视,但不是拒绝他注定要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他随身携带着这现实,把它当做他的特殊负担来接受。蒙塔莱在诗中坦承坚信那看似最易凋谢的事物的永久性,坚信蕴含于最微弱的痕迹中的道德价值:“那擦亮的微光 / 并非火柴的一闪。”对昆德拉来说,生活之重主要在于束缚,在于公共和私人束缚所形成的密集网络,它愈来愈紧地将我们包裹起来。也许,只有智力的活跃性和游移性可逃避这种惩罚在文学的无垠宇宙中,总有 […] 一些可以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的风格和形式……但如果文学仍不足以确保我追求的不只是梦,我就会求助于科学,让科学来为我心目中那一切重量全部消失的想法提供养分。卢克莱修的《物性论》是第一部描写对世界的认识偏向于溶解世界的坚固性的伟大诗篇 […](卢克莱修)首先告诉我们,空虚与实物一样具体。哪怕是在阐述决定每一事件的严格机械性的规律时,他也感到有必要让原子以无法预期的方式偏离直线,从而确保原子和人类的自由。对奥维德来说,任何事物也都可以转变成另一些事物,对世界的认识也意味着溶解世界的坚固性。如果让我来为新千年挑选一个吉祥的形象,我会挑选这个:这位诗人哲学家灵巧地一跃而起,使自己升至世界的重量之上,证明尽管他身体也有重力,他却拥有轻的秘诀,也证明很多人以为是时代的活力的东西——喧闹、咄咄逼人、加速和咆哮——属于死亡的王国,就像一个... 6、当珀尔修斯要与背上镶着贝壳的海怪斗争的时候,他要将美杜莎那颗万蛇攒动的头面朝下地放在一块岩石上,不过他先铺上一层海草与水中芦苇,如此一来这颗头才不会因为与沙子坚硬的表面接触而受苦。水仙们看到芦苇与美杜莎接触而变成石头之后,便出于好玩让其他芦苇也遭受同样的命运,这便是珊瑚的由来。
伊塔洛·卡尔维诺

原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

伊塔洛·卡尔维诺作品: 《为什么读经典》
伊塔洛·卡尔维诺简介: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当代最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每一部都达到极高的水准,表现了时代,更超越了时代。他于1985年猝然逝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影响与日俱增,他的创作日益受...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