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在古埃及 精確是由一種羽毛來象徵的。這羽毛用作秤砣 來稱靈魂的重量。這輕羽毛 叫做瑪亞特 意思是天秤女生。瑪亞特這個詞的形象文字 也被用來表示一個長度單位——三十釐米的標準磚塊——和用來表示長笛的根音。-P57定義精確:(1 要對從事的工作有一個明確 周詳的計劃 (2 訴諸清晰 敏銳 可記憶的視覺形象 (3 語言盡可能準確 無論是遣詞造句 還是表達微妙的思想和想像力。 爲什麽我覺得需要捍衛很多人可能認為在明顯不過的價值呢?我想 我的第一個衝動 來自過敏。在我看來 人們總是隨意 粗率 馬虎地使用語言 而這使我難以忍受……文學——而我指的是符合這些要求的文學——是“應許之地”,在那裡語言必須成為它真正應當成為的。 有時候我似乎覺得,一場瘟疫已傳染了人類最特殊的天賦——對文字的使用。這時一場禍害語言的瘟疫,它體現於喪失認知能力和直接性;變成某種自動性,往往把一切的表達都簡化為最通用、劃一和抽象的陳套,把意義稀釋,把表達力的棱角抹去,把文字與新環境碰撞所引發的火花熄掉。-P58~59羅伯特·穆齊爾《沒有個性的人》 精確與缺乏明確兩級間搖擺。宇宙解體成一團熱云,它不可避免地跌入熵的漩渦 但在這個無可逆轉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序的領域 一部份趨向于某個形式的存在物 一些我們似乎能分辨出某種設計或景觀的特殊點。一部份文學作品就是這些微細部份之一,存在物在其中結晶成某個形式 獲得某種意義——不是固定的 不是確定的 不是硬化成某種礦物式的靜止 而是像有機物那樣活生生的。詩歌是運氣的打底 儘管同時也是運氣的女兒 且知道運氣最終會贏。“第一次骰子絕不會取得運氣。”-P70文字不是表現實質,而是等同於實質。與後面觀察本身會以某種方式作出幹預來修改被觀察的對象。尚有另一些人 他們把使用文字視作孜孜不倦地探索事物 不是要接近食物的實質 而是要接近事物的無限多樣性 觸摸事物那永不會的多...

热门推荐

1、三、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后来的这次接触也就是全新的 2、康拉德将世界视为黑暗与充满敌意的东西,可是他以全部人类的力量来对抗,包括人类的道德规则与勇气。面对黑暗、混乱如雪崩般的降临,以及充满神秘与绝望的世界概念,康拉德的无神论人性还是坚守阵营、站稳脚跟,就像麦克霍尔在台风中的表现一样。 3、珀尔修斯的力量永远来自他拒绝直视,但不是拒绝他注定要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他随身携带着这现实,把它当作他的特殊负担来接受。 4、人类的意识从其人类中心论的褊狭中苏醒过来的那种缓慢过程,顷刻间就会被诗化发明废止。 5、我尤其努力消除故事结构的重量和语言的重量为了砍下美杜莎的头颅而又不被她变成石头,珀尔修斯求助于最轻的事物,也即风与云,然后把目光停留在只能以通过间接方式去看的东西,也就是镜中的影像。任何解释都会使神话贫化和窒息。对待神话,万万不可草率。最好是让神话栖居在记忆中,最好是停留在每一细节上,省思它们,而又不与它们的形象语言失去联系。珀尔修斯通过把头颅藏起来,而成功地控制了这张可怖的脸,一如他先前通过在镜中观看它而成功地把它割下来。珀尔修斯的力量永远来自他拒绝直视,但不是拒绝他注定要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他随身携带着这现实,把它当做他的特殊负担来接受。蒙塔莱在诗中坦承坚信那看似最易凋谢的事物的永久性,坚信蕴含于最微弱的痕迹中的道德价值:“那擦亮的微光 / 并非火柴的一闪。”对昆德拉来说,生活之重主要在于束缚,在于公共和私人束缚所形成的密集网络,它愈来愈紧地将我们包裹起来。也许,只有智力的活跃性和游移性可逃避这种惩罚在文学的无垠宇宙中,总有 […] 一些可以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的风格和形式……但如果文学仍不足以确保我追求的不只是梦,我就会求助于科学,让科学来为我心目中那一切重量全部消失的想法提供养分。卢克莱修的《物性论》是第一部描写对世界的认识偏向于溶解世界的坚固性的伟大诗篇 […](卢克莱修)首先告诉我们,空虚与实物一样具体。哪怕是在阐述决定每一事件的严格机械性的规律时,他也感到有必要让原子以无法预期的方式偏离直线,从而确保原子和人类的自由。对奥维德来说,任何事物也都可以转变成另一些事物,对世界的认识也意味着溶解世界的坚固性。如果让我来为新千年挑选一个吉祥的形象,我会挑选这个:这位诗人哲学家灵巧地一跃而起,使自己升至世界的重量之上,证明尽管他身体也有重力,他却拥有轻的秘诀,也证明很多人以为是时代的活力的东西——喧闹、咄咄逼人、加速和咆哮——属于死亡的王国,就像一个... 6、当珀尔修斯要与背上镶着贝壳的海怪斗争的时候,他要将美杜莎那颗万蛇攒动的头面朝下地放在一块岩石上,不过他先铺上一层海草与水中芦苇,如此一来这颗头才不会因为与沙子坚硬的表面接触而受苦。水仙们看到芦苇与美杜莎接触而变成石头之后,便出于好玩让其他芦苇也遭受同样的命运,这便是珊瑚的由来。
伊塔洛·卡尔维诺

原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

伊塔洛·卡尔维诺作品: 《为什么读经典》
伊塔洛·卡尔维诺简介: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当代最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每一部都达到极高的水准,表现了时代,更超越了时代。他于1985年猝然逝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影响与日俱增,他的创作日益受...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