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纪念版)

所有预设了某些价值必然高于另一些价值的参照系统,我们一概不接受,譬如某种演化程度必然高于另一种演化程度,像是问女人的身体比男人成熟或是不成熟,或是女人的身体是不是比男人的更接近于高等灵长类动物等之类的问题本身就很无意义。我们要站在对人类做全面观照的角度切入,才能把男人和女人拿来做比较。不过定义人,等于是定义一个未决定的存在,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赖于他自己怎么造就他自己的。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说得中肯,人不是自然物种, 而是历史观念。女人不是僵固不变的真实存有,而是一种「生成变化」;女人应该要在这种生成变化中和男人做比较,也就是说,要下定义,就应该定义她的种种可能性。许多议论的偏颇之处就在于,总是将女人化约为她曾经是怎样、她目前是怎样,而问题问的却是她的能力如何;因为实际情况是,能力有在做出来之后才会明白显现;还有另外一个点是,我们在探讨一个具有存在超越性、能不断提升点存在个体时,是永远不可能停在某一点上,对此人就此做出结论。不过有人会说, 从我采取的观点来看 (也就是参照海德格、沙特、梅洛庞蒂等人的观点),如果说身体不是物, 那么它就是一种处境——处境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探取,是对我们的存在的初步构思;而女人比男人柔弱, 她的肌耐力没有男人强壮, 红血球比较少,肺活量比较小;她跑得比较慢,只能举起比较轻的东西,几乎是不管哪种体力竞赛,女人都无法与男人匹敌;要比角力, 她也占不了男人的上风;女人除了体力较弱以外,还有前面所说的稳定性较差、控制力不足,以及机能较脆弱等因子,所有这些都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所以, 她探取世界的能力比较受限;女人比较不坚定, 比较缺乏不屈不挠的精神,因此对投射于未来的执行力也比较不足。换言之,她的个体生命不及男性丰富。这些现存的事实的确无法否认:但是事实本身并无意义。一旦我们站在对人类做全面观照的角度来考察,以存在来定义身体,生物学便会成为...

热门推荐

1、只要女人还想做女人,她的独立地位就会在她身上引起自卑情结;反过来,她的女性特点使她怀疑自己的职业机会。 2、为什么女人是他者,要知道的是,在女人身上,在历史的过程中,自然怎样被攫取了;要知道的是,人类把女性变成了什么。 3、在贝塔里厨房的那个夜晚,我向安德蕾吐露心声,承认自己深深依恋着她,后来我对她的情感逐渐变得不那么炙热。虽然她对我而言依然非常重要,但现在我的世界里有了其他人,也有了我自己:她不再是唯一了。 4、人们或许会想:“她的信仰是表面的,说说而已,因为它在苦难和死亡面前不堪一击。”我不知何为信仰。不过她全部的生活都有赖于宗教。宗教就是其本质,我们在她抽屉里发现的几张纸证明了这点。如果她把祈祷仅仅看成是一种机械的嗡嗡声,数念珠不会比做填字游戏更累。事实上,她不做祈祷这件事让我相信,对她而言祈祷是一种需要集中精神、思想的活动,是一种精神状态。她知道应该对上帝说什么:“治愈我吧。但为了实现您的意愿,我愿意死去。”她不愿意。在这现实的时刻,她没有选择说些言不由衷的好话。但与此同时,她也没有赋予自己反抗的权利,而是保持了沉默:“上帝是仁慈的。” 我无法理解,”沃捷小姐震惊地说,“你妈妈这么虔诚,她怎么会这么畏惧死亡!”她难道不知道有的圣徒在临终之际也会尖叫、抽搐吗?而且,妈妈并不畏惧上帝或魔鬼,她唯一恐惧的是离开这个世界。我的祖母见自己时日无多,就心满意足地说:“我最后要吃一个小小的白煮蛋,然后再去与古斯塔夫相见。”她对生存并无激情,八十四岁的她过着阴郁而呆板的生活,死亡不会给她带来什么烦恼。我父亲的勇气不亚于她。“别让你母亲叫个神父回来,”他对我说,“我可不想演喜剧了。”他清清楚楚地交代后事。毁灭、怨恨,他接受虚无如同祖母接受天堂一般平心静气。妈妈像我样热爱生活,面对死亡,她也跟我一样想进行反抗。在她最后的日子,我收到了很多批评我最新著作的来信:“如果你还没失去信仰,你就不会这么惧怕死亡。”信徒怀着险恶的怜悯之心写道。也有善意的读者这么写:“死亡也没什么:你的作品是不朽的。”我在心里告诉他们,他们都错了。宗教并不能给妈妈带来更多的慰藉,身后名对我来说也是一样。无论你相信的是天堂还是俗世,只要你热爱生活,永生就不可能是死亡的安慰。 5、这就是说,在试图成为上帝的徒劳尝试中,人使自己以人的身份去生存,而如果他对这种生存感到满意的话,他就和自我完全符合了。对人来说,如果他想生存,就必须走向那个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的生灵;但是,他可以希望这种张力,包括这种张力中所包含的失败。他的存在就是有缺失的存在,但有一种这个缺失的存在方式,它恰恰就是生存。 6、我们想给她的至交好友分送一些纪念品。我们打开她的草编包,里面塞满了毛线球,没织完的毛线,她的吸墨笺、剪刀、顶针,我们一阵激动。每个人都明白事物的力量,生命凝结于其中,比任何时刻都明显。它们静静地躺在我的桌子上,如同被遗弃的孤儿,再也派不上用处,等待着被当作废物丢弃或者找到另一个归宿一一弗朗索瓦丝阿姨送给我的收纳箱。我们把她的手表留给了马塞尔。在解下那条黑色丝带的时候,普佩特哭了:“这太傻了,我不是个喜欢收藏东西的人,只是不能把这条丝带扔掉。”“留着它吧。”试图将生与死合二为一,在不理性的事物面前理性地行事,这些都是徒劳的。在复杂的情感中,希望人人都尽力控制。留下遗愿,或毫无遗愿;拥抱尸骨,或抛弃你所爱的人的尸体,将其葬入坟墓。
西蒙娜·德·波伏瓦

原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

西蒙娜·德·波伏瓦作品: 《第二性》 《告别的仪式》 《女宾》 《形影不离》 《名士风流 I》 《模糊性的道德》 《名士风流》
西蒙娜·德·波伏瓦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等人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中心。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