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那之后,每回我必然面红耳赤地,拎着一包换洗的脏衣物,像羞耻的嫖客闪进隔壁的洗衣店。我不知道其他那些大学男生是否和我同样心机——只为了在那昏黄的灯光里,可以有一瞬间,恬不知耻地盯着那张美丽的脸,好好看个够。这许多年过去,我或已经与城市里诸多惫懒男子无异,偶尔在计程车后座,额抵车窗,瞥见骑楼摊贩女不可思议的艳丽容颜,或是进出捷运车厢咫尺贴身的娟秀少女,已不再在第一瞬间的诧异叹息后,继续迷惑耽想那些美丽的脸后面的故事。我亦习惯了在不同场合和一些美人儿面对面谈话而不再脸红结巴,或是突然空白失神。“啊,对不起?你刚刚说的是……”城市的教养让我们准备聆听身世的街廓和密室里叠放了一坛一坛“微波加热”故事,不再有那“从不断累聚的阴影往下望”,自一张美丽的五官悬垂绳索,往一处倒叙深井下降到黑暗、战栗核心的,“被囚禁在古堡里的公主”。美丽的女人不再有足以匹配她们的伟大故事,她们变成了橱窗里的海报,环绕她们的迷雾森林变成了一小罐敷脸面膜、真伪不分的LV樱花包或刘玉玲的爱马仕提包、香草精油、胸罩尺寸、体重数字……不很久以前,我记得她们会睁着美目,像是仅仅为了惊吓不怀好意的痴汉:“其实我……”“其实我酗酒”“我唯一爱的人是我哥”“我母亲她……”“童年迷路一次,街道皆沸腾浮起……”或是少女时期教室的阴凉光影,暗恋的一位国文老师……所以,在我这个年纪,我无法像数码相机清除图档那样,将那个阴暗、潮湿、闷热的洗衣店女孩从许多年前的记忆里涂销,拿货时不曾发生过的某些启蒙小说里充满戏剧性的一幕。

热门推荐

1、而我和蔡那时的相交,仔细想来,正是十五六岁ー个典型台北长大的台北小孩,和南部本省海线黑帮家庭出生的zhitu𨑨迌少年,像两只蜗牛,试探着彼此也懵懂的硬壳(虽然一踩就碎),和粘湿的柔软部分,无法掌握语言,但好像都是教官眼中坏分子的某种“前成人社交腔调”的启蒙。 2、那一段时间,我在夜晚失眠时,常会在网上看一个叫马未都的老头说古董,因为这一行真正神秘和引人着迷之境,就在 “辨真伪”,所以他说起那些行里眼花撩乱、各种造伪的手法,就像划破唐传奇一个神秘剑客背上的囊袋,里头牵出无数小人儿,翻滚作打,百工技艺,各自炫耀那些以假乱真的绝活。 3、常常在和一个人分别了很多年以后,重逢时错愕地听见他们在描述着一个陌生的、和你完全无关的你自己。像是一个你早已遗弃的、有着你的脸的死婴,却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他们的温室里被孵养长大。你恐怖地想象着那个死婴,在他们的温室里,发出波波声响成长的情形。有一天,你在戏院里,或是隔旁的公用电话,或是公车后座两个聒噪的女人的谈话里,听见她们在谈论着“你”—那个早在某一处岔口和你分道扬镳的“你”。 “那不是我!”你在心里大喊。 4、我若有所悟。像进入一个更庞大更漠然的族类。像宿命性的巨大伤害在那时便已埋下伏笔。 5、我们会问:“为什么要有第二次?”在激烈清绝,饱胀着青春与衰老、回忆与欲望,近乎疯狂的逆悖时光之诘问,并让人讶然骇异“烧金阁”的第一次之后,“你和我一样,不喜欢这个结局?”重来,重起炉灶。布莱希特式地要死去的演员们起身,在老妇与少女的画皮间挑拣戏服,重新站位,灯光,敲导演板(“Action!”),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命运、语境、哲学论辩之位置,因之召唤起对同一组角色完全不同之情感……重来一次。 6、这种绝美对我来讲就是某些故事里非常奇妙的时刻,这个奇妙时刻是,它并不是靠剧情在找寻某些救赎。人心受到创伤,或是人被遗弃了,人在生活中被踩扁,发出一种别人用皮鞋踩你的叽呱的悲惨声音,沦为被羞辱和被损害者;而在这个时刻,只有透过电影、小说、诗、音乐这些艺术,在某一种时刻,它有一种幽微的光升了起来,抚平了、疗愈了所有人受过创伤的心灵。
骆以军

原作者:骆以军

骆以军作品: 《故事便利店》 《匡超人》 《西夏旅馆》 《遣悲怀》 《我们自夜暗的酒馆离开》 《女儿》 《无限阅读》
骆以军简介:

骆以军,台湾作家,祖籍安徽无为,1967年生于台北。作品以小说为主,兼及随笔、诗和文学评论。长篇小说《西夏旅馆》2010年荣获第三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首奖,2018年荣获第五届联合报文学大奖。代表作有《妻梦狗》《月球姓氏》《遣悲怀》《我未来次子关于我的回忆》《西夏旅馆》《女儿》《纯真的担忧》等。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