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
《西游记》中的“爱哭鬼”唐僧,据统计哭了八十多次。如果我们仔细留意,会发现唐僧的眼泪常常指向一个问题,就是义人受苦,取经人无端遭毒害。而到了《西游补》中,唯一的主角行者面临了差不多的“天问”,这突显了“西游故事”的宗教内涵。《约伯记》中有义人约伯,他也常常问类似的问题:“我的确敬畏神,远离恶事,可为何仍然要遭到比恶人更惨的苦难?”这个难题十分尖锐,是摆在信仰与信心之间的张力。取经人一路泪流成河,却又是意志坚强、百折不挠地向着苦而去,不埋怨神,为“受苦”开辟了丰富的心灵胜景
分享至:
热门推荐
原作者:张怡微
张怡微,1987年出生,上海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中文系文学写作专业硕士毕业,现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博士班。曾获全国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38届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冠军、第二届“两岸交流纪实文学奖”佳作奖、第十五届台北文学奖散文首奖。作品有散文集《怅然年华》,小说集《青春禁忌游戏》《梦醒》《时光,请等一等》等。2004年获得全... (更多)
标签分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