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可知,由物种进化开始,动物界就形成了一个基本格局,灵长目分两性发展。体形大的动物,比如狮子、大象,都是母系社会,雌性的主宰系统很明确。我早年曾在四川西部考察,注意到当时的藏族聚居区仍保留母系社会形态。一个黑色牦牛皮编制的大帐篷旁边20米左右的距离内会有一个白色小帐篷,家庭里没出嫁的姑娘住在里面,晚上会有不同的小伙子来这里跟她幽会、居住,如果生了孩子,由舅舅来养。《中国国家地理》的记者去那里采访,有一位受访女性有8个丈夫。历史上中原地区农业社会形成一种婚姻定式:一夫一妻制度。那么这位受采访的女性,她为什么能有8个丈夫呢?受访女性生活的地区位于垂直的峡谷地带,假使只有一个丈夫,他只能在家种地,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很有限;如果有两个的话,一个可以种地,一个可以在周边做点儿买卖,就多了一种生活来源。其实,除了他们本地的传统文化,更多的是经济原因在起作用一丈夫越多,生活越好。世界这么大,我们不能以自我认知的定式去判断、衡量别人活得好不好、对不对,生活并不只有一种标准历史上女性地位不高,女性作为一种漂泊性别,到了一定时候,往往大多数都以出嫁的方式离开家庭。因为人类社会关系的进化,出于更好的管理需要,家庭中必须有一个性别的人离开,而离开的人90%都是女性。女性离开原来的家庭,对于自己的血缘、原生土地而言,她是漂泊者;从人类学上来说,她是文化基因的迁徙者、交换者。所以她需要依附于一个男性家庭,一旦附属于某人之后,她就要隐藏自己的容貌,所以很多地区都有习俗要求女性婚后戴上面纱,尽量减少她们的吸引力。女性就这样被社会封闭起来。所以几千年以来,女性在社会公共领域的积累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