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社会对女性的期待还存在一种非常固化的、压制能认识。从早期电影对女性的塑造中我们可以窥得一二。比如,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电影演员劳伦斯商人们通过炒作把他塑造成“行走的诱惑”的存在,尽管他最后变成女明星,但内心一点儿也不幸福。点儿也不幸福,48岁时服毒自尽了。这其实是男性主导的社会给女性的一种暗示、一种引导,更别说玛丽莲·梦露最经典的镜头一她站在地铁的吹风口,裙子被吹起来,表现的是一种肉体的诱惑。社会的价值观因为资本的作用出现了混乱,原来作为一名女性,不管是母亲还是女儿,她有自已的价值,她的劳动、她付出的爱等都值得被重视。但现在社会扭曲了对女性的价值判断。女性除了母亲和女儿的身份外,她首先是一名女性,但影视界或者说消费主义,对女性的价值评判标准非常单一,年轻、颜值就是一切,女性一旦过了35岁,光芒立刻暗淡,从此被资本冷落。这是非常畸形的价值导向。电影中,女性也总是跟花花公子联系在一起,女性被作为祭品来服务于男性。比如著名的丹麦电影《破浪》,丈夫瘫痪,他催妻子出去跟别的男人鬼混,因为只有她放荡了,他的愤怒感才会减轻,他才能尽快恢复健康。女人被迫出去勾引男人,最后变成了全镇所有女人的公敌。这么一个把自己奉献出去的女子,最后被迫到海盗船上去找男人。她第一次去就几乎丧命,等她回到镇上后,大家歧视她,小孩拿石头砸她,外部和家庭环境压迫得她无法呼吸,最后她死在了船上。而《走出非洲》这本书,则写出了一种真正的女性文化。创作这样的小说,需要伟大的独立精神,作者把“爱情”这个女性文学的传统主题放到第二位,而把人生自由的创造性放到了女性生存的中心。女性的生命高度不在于看过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