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成长来说,首先要认识世界,打开世界,进行游历,有一个精神漫游的阶段,这期间你对世界各种各样的认识,会超出你的想象。年轻人要有一种既在其内又在其外的状态,做一个旅行者。 生活的压抑感,其实是积累起来的,我们要以一种微笑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中的事。 在大学食堂吃饭,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人的性情各不相同。有的人筷子刚提起来,嘴巴立马张开了;有的人饭到了嘴边,才慢慢地很优雅地抿进去,从中看出人的各种性格,很有意思。每个人不能要求世界跟你一致化。世界就是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但很多人觉得世界怎么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因为不一样,世界才丰富。人生要经历很多起起伏伏,之后才会酝酿出一个大变化,像李叔同,他前三十几年风流倜傥,人生后半段时转变了。 每个人都有一种生活状态,一方面自己在活,另一方面还有一只眼睛在看自己,这样走着走着,说不定就会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 个 年轻人到一定阶段,就开始认识自我。自我的价值,自我的选择,是自觉的存在,而不是自发的,这时候就会有一个选择性问题。要什么价值,跟什么样的人共事,做什么事情,什 过么最幸福,跟什么人在一起生活,跟异性、同性,还是跟自己,建立起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在哪儿生活…于是,一切就开始有了计划。 到最后,人才会慢慢达到一个新境界,认识生命。万千生命,不光是自己,还有其他自然众生,它是那么广阔、丰富,珍惜每一个生命,不光是珍惜自己,还要看到这个世界有大量让你心疼、心喜的东西,去做点儿呵护生命的事情。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因为给别人做了点儿温暖的事而感到特别幸福。 初期阶段还属于自我阶段,但是如果真正达到无生无死不悲不喜、从容的境界,生命的重量就是在大生命的、众生的温暖里。 如果从生命的角度衡量,生命的价值或者生命的质量完全 是看你能得到这个世界多少温暖,但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