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
法国大革命之后,文学朝着“趋光性”和“背光性”两个方面走,趋光的小说,没有秘密,不容谎言,一切都会被镜子照亮和澄清,十九世纪主流的小说基本上都遵循这个线路,在全景敞开的视野中还原事件,比如萨克雷的《名利场》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而背光性的小说则走到了镜子的背面,那层箔层之后,由于光线的遮蔽,哥特小说、感官小说里的高山、 密林、地牢、废墟、修道院构成了小说的空间。但无论是趋光和背光,它们的依据都是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界。
分享至:
热门推荐
原作者:张秋子
张秋子,云南昆明人,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比起“教外国文学的”或“专业读者”,更想做“向绝大多数人打开文本的人”。 (更多)
标签分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