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对话的可能;从《抄写员巴特比》到《局外人》,提示着说“不”的勇气,这种勇气何来?构筑并确认着你的价值和判断。但是,这些结论始终是外在的话语,如何才能使它们真切地贴合自我经验呢?必须锻炼感受力。 “生命化”绝不是一个玄虚的大词,它意味着将文本与日常细腻地结合,意味着一种将抽象文字转向内在经验的朴素的努力。根本上来说,它是反形而上的,没有先例可循,也无公式可套,基本上依靠个人对文本的掘进与生活的理解。
分享至:
热门推荐
原作者:张秋子
张秋子,云南昆明人,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比起“教外国文学的”或“专业读者”,更想做“向绝大多数人打开文本的人”。 (更多)
标签分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