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判断的前提是,自我已经对事物形成明晰的理解力,理解力的层次越丰富,决断就会越推后。看电视剧时,只要出现三角恋爱或者劈腿出轨之类的剧情,满屏的弹幕都是“婊”“渣”“小三”等。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类似的还有,讲《红与黑》时,曾经有学生说不喜欢于连和德莱纳夫人,原因是一个出轨了,一个勾搭有夫之妇。讲《局外人》时,也有不少学生觉得默尔索很奇怪,妈妈死了一点都不伤心,居然还去看电影,和女友做爱。……..文学的道德评价,往往与社会的道德评价背道而驰。在大多数社会评价中,作为“底线”时的主流道德会占上风,而一流的小说往往在质询当世的道德……..……..由于缺乏清晰的自我意识及之生的判断与理解,我们常常把评价机制里“属我”的部分拱手给“属社会”的部分,这是一个无意识的、恭顺的过程,也是个浸淫习俗与接受教育的过程,一旦与社会主流观念镶嵌得过于紧密,那就自然会做出与主流认知相符合的判断。……..还是回到《红与黑》,当学生说不喜欢于连,因为他道德败坏时,我追问的是,如果婚姻不堪忍受,两个人貌合神离,出轨有没有理由?学生会说,那么可以先离婚再追求真爱,为什么一定要破坏法律与习俗?那么就继续追问,是否社会习俗与法律就是唯准绳?是否人的决策能力总是很理性地与法律规约保持一致?我们可以按计划、按部就班地处理问题:先离婚、再结婚?是否情绪、非理性因素及生活中的意外能够像擦黑板一样擦干净,从而把世界变得条分缕析?是否人的理性强大到将一切行为的差池与偏航一一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