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他人的痛苦

关于他人的痛苦简介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

关于他人的痛苦 名言/名句/语录

只要人们感到自己安全一这是她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的—就会冷漠。她不愿正视附近战争的不祥图像,是一种无助和恐惧的表现。 问题的关键是新闻的主要媒介——电视。影像力量的损耗,视乎它以何种方式被使用,它在哪里被观看和它被观看的频率。电视上的影像,按其本质来说,是迟早要被人厌倦的影像。这种麻木感,是有其根源的,这就是电视想方设法要以过量的影像来吸引和满足人们,因而扰乱注意力。过量的影像使注意力变得分散、流动、对内容相对漠视。影像流动使影像失去稳定性。电视最大的特点在于你可以转台,在于转台、不耐烦和沉闷变成一种正常状态。消费者垂头丧气。他们需要被刺激起来,被启动起来,一次又一次。内容不外乎这类刺激物。如果要更有反省力地观看内容,就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集中——而媒体播送的影像寄予的各种期待,正好削弱了意识的集中;媒体把内容过滤掉,是使感觉麻木的主犯。对现代性的批判(它几乎像现代性本身一样古老)有一个基本理念,认为现代生活充斥着大量恐怖,它们腐蚀我们,也使我们逐渐习惯它们。一八〇〇年,华兹华斯[2]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谴责“每天发生的重大国家事件和城市人口的日益递增”导致感受力被腐蚀,他说在城市中人们“职业的千篇一律制造了对不寻常事故的渴望,而知识的迅速流通则每时每刻地满足这种渴望”。这种过量刺激起到一种作用,就是“钝化了心灵的辨识力”并“把它减弱至几乎是野蛮的麻痹状态”。 自越战之后,经刻意安排的战争照片非常少,这表明摄影师们已服膺一个更高的新闻操守标准。一部分解释也许是,在越战时期,电视已成为展示战争影响的最重要媒体,而勇敢无畏、单人匹马带着莱卡或尼康相机、大多数时间在看不见的地方工作的摄影师,现在必须与电视摄制组竞争,并且必须忍受他们正干着跟自己差不多的工作。 美化是照相机的一种经典运作,而这往往消除掉我们对被展示的东西的道德反应。丑化,也即把某人某物最糟糕时的模样展示出来,则是一种更现代的功能:道德说教,它使人做出积极反应。而照片要使人做出谴责并可能使人改变行为,则必须有震撼效果。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