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史

中国服饰史简介

可以常备案头的中国服饰史精要读本 “《中国服饰史》可能是沈从文先生最后留给我们的一点文字方面的纪念”

本书从原始社会讲起,历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和近代,汇中国各重要历史时段的典型服饰于数万言之中,语言精当,配图丰富,是了解中国服饰历史的优选读物。

中国服饰史 名言/名句/语录

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不得用大红、鸦青、黄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不过由于推广植棉,棉布普及,衣着因而也有所改善。 清王朝,顺治九年,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布,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 隋唐改革舆服制度,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用花纹表示官阶。隋代朝服尚赤,戎服尚黄,常服杂色。唐代以柘黄色为最高贵,红紫、蓝绿、黑褐等而下之,白色则没有地位。 从皇帝到官吏,样式几乎相同,差别只在于材料、颜色和皮带头的装饰。 无官的地主阶级隐士、野老,则喜穿高领宽缘的直裰,表示承袭儒者宽袍大袖的深衣古制。普通百姓只能穿开衩到腰际的齐膝短衫和裤,不许用鲜明色彩。 幞头之制出于北齐,隋唐之初逐步定型。 商代衣着通常为上衣下裳制,上穿交领窄袖式短衣,衣上织、绣种种花纹,领缘袖口用花边装饰,以宽带束腰,腹前垂一兽头纹样的韦蔽,下着裙裳。 “铸鼎象物”(相传夏禹收九州金,铸成九鼎,以象百物,民知神健,遂以鼎为传国重器。),不少古代传说反映出中国自此由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夏代之后,由商代到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也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