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的仪式

告别的仪式简介

“新知识分子”萨特的临别肖像

波伏瓦与萨特的终极对谈

伴侣生活 = 智识对话

“这是我的第一本——也许是唯一一本——您不会在交付印刷前读到的书。整本书都是为您写的,却和您无关。”

《告别的仪式》是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记录下的让-保罗•萨特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以白描的手法近距离地刻画了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萨特晚年的日常生活,他为之奋斗到最后一刻的事业,以及他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态度。

1970年,萨特65岁。两年前的“五月风暴”虽然已经结束,但余波未平,深受该事件影响的萨特重新思考知识分子的角色,提出了“新知识分子”的概念。同时,他担任着数份报纸的编辑工作、参加集会、召开记者招待会支持受迫害人士、筹备电视纪录片,在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活动的同时,坚持从事文学创作。

但无法忽视的,是不断折磨他的各种病症:高血压、视力下降几、脑损伤、尿毒症……

“我...

告别的仪式 名言/名句/语录

他一下子变了,比任何时候都生气勃勃、开朗乐观。十一月二十六日,我们观看了一部关于他的影片的试映。他出现在屏幕上,和生活中的形象一模一样:在我看来,他还不时洋溢着青春的光芒(萨特身上绝无仅有而让身边的人百思不解的一点是,即使陷在万劫不复的深渊底部,他也会浮起来,轻松愉快,毫发无损。我一整个夏天都在为他哭泣,而他又完全恢复了从前的那个他,好像从未被“痴呆之翼”擦伤过似的。一次次从地狱边缘复活,解释了后面我一页页要说的东西:“他病得厉害。他很健康。”他拥有身体和心灵的健康之源,帮他抵抗一切疾病的打击,直到最后一息)。 波伏瓦:对于一个特定的个体一一比如说,简单讲以您为例子吧,您不信上帝,除了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真理,有什么…直接说吧,有什么好处呢? 萨特:它会让我的自由更牢靠、更健全。现在,这种自由不是为了把上帝向我要的东西给他,而是为了创造自我,把自己向自己要的东西给自己。这是最根本的。而且,我和别人的关系是直接的,不再以一个全能的上帝为中介,我不再需要通过上帝来爱周围的人。 我想说的是,存在着一种类型、一种模式。但话说回来,我已经认为这是教育的结果。后来,大概三十五岁或四十岁时,我的想法是:知性和感性代表了个体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个五六岁的人不会又聪明又敏感——他在感性和知性上会敏感,但不会走得太远。渐渐地,感性依然强烈,而知性发展起来,或者感性压倒知性,或者知性一个劲儿地发展而感性停滞不前。感性催发了知性,但它可能停滞不前,屈居于知性之下。结果是,支配性成为一种模式、一种社会象征,尽管我认为它完全没有道理,却依然试图将它建立起来。我不认为因为自己更聪明就应该胜过和支配我的伴侣。但在实践中我又是这样做的,因为我有这样做的倾向,因为那些和我发生关系的女人是我主动找来的,因此应该由我来引导她们。我是这些关系中的主人,我应该引导她们。从根本上说,我感兴趣的是将我的知性重新浸泡在一种感性之中。 萨特:对。一个人自由而他人不自由,这件事不可接受、无法想象。如果自由拒绝他人,那么自由就不再是自由。如果有人不尊重别人的自由,那他身上的自由会稍纵即逝。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