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目记

游目记简介

廖伟棠不但是一位摄影师,同时也用他写诗的笔写下许多篇摄影评论随笔。或纵论摄影思潮现象,或细味他喜爱的中外摄影家,率性行文,诗意盎然,具有一般摄影理论文章缺乏的温度与湿度。书中还穿插了廖伟棠近年创作的三组实验影像,与理论相呼应成为一个有机体。

游目记 名言/名句/语录

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他们面对同样事物,拍出来的照片并不一样,那种对照相机提供的图像是非个人的,非主观的,服从于事实的臆断便土本瓦解了,照片不仅是对事物所呈现的面目的证明,同时也是一种个人的观看;不仅是一种记录,而且是对世界的一种评价。 空荡荡的阳光和阴影、来自贫困的干净……处处让人想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也联系着那个年代的淳朴和自尊,时代的细节圆融地包累着无忧无虑的孩童们,尚未有当代的刺激和侵略性。即使是后来荒太所拍摄的情色作品,也保持了这种对环境细节的敏感:我、你与这个世界,三者是有满交流的。如果只看这本《阿幸》,还有最近为了庆祝他70 大寿出版的一些摄影集,比如《走在东京》,我们会发一句:他终究是一个充满了爱和温暖的人。在后者,我们仿佛跟随着一个老爷爷漫无目的地在东京街头散步——或者是流浪,他还是有点古怪、有点色,镜头除了对准像当年阿幸那样的街童,更多流连于符合他审美趣味的少女和少妇,但在温熙的眼光中、流动随性的影像中,还有无碍地展示给他的每个人的微笑中,我们似乎知道了70年光阴对于一个男人的意义——70 年的花花世界,不过一张黑白相纸。 卡蒂埃- 布勒松是个复姓,他1908 年生于法国,是20 世纪名气最大的摄影家,就像20 世纪所有的文化名人一样,他也被符号化为摄影的同义词,后面带着一连串概念:街头摄影、不干涉摄影、不剪裁摄影……但最为人认可的,是他的 “决定性瞬间” 理论。什么是 “决定性瞬间”?卡蒂埃- 布勒松说: “在运动里面,会有特别的时刻,当这一刻出现时,动态进行中的各项因素,都处于平衡状态。摄影的任务就是抓住这样的时刻,把它里面的平衡状态拿稳、凝结动态的进行。”还有“不干涉对象”( 因为 “主体有任何不安的话,个性便会顿时失踪”) 和 “删减原始素材”。都很玄,后人一般理解只是 “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卡蒂埃- 布勒松2004 年8 月去世,“决定性瞬间” 成为他留给世人最沉重的遗嘱,因为它几乎命令了所有摄影师去执行,或者,反抗。但是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就有两个人背叛了这一经典。那就是罗伯特·弗兰克和威廉·克莱因( wiliiam Klein ),前者的《美国人》,逃离理性的形式、几何的构图,从理解美国人深处的孤独和冷漠出发选择那些非决定性的瞬间——那是一个分崩离听的时代的分崩离析的表现,主体涣散了,没有什么是决定性的,一切暧昧的细节都在参与解释它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而后者的影像更模糊、含混,没有精确二宇能言,就像后现代的文化一样:泥沙俱下。 一个时代的精神都以虚假为目标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