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课

散文课简介

 复旦大学创意写作MFA专业散文课

 国内第一本对现代散文进行条分缕析的创意写作指南

 现代散文以自然的语言形态,照亮我们连绵不断的生命经验与复杂情感,引领我们,在汉语之美中完成最理想的情感教育。

《散文课》为国内第一本讲述现代散文写作的书,青年作家张怡微在书中讲述了诸多散 文写作训练的具体方法:如何剪裁经验素材,进行有效的文学布置;如何处理景语与情语的关系;如何状物与言情;等等。张怡微还讲述了那些被我们误读的散文名篇,探讨了她所认为的“散文的心”,散文与情感教育的关系,散文与诗歌、小说等文体的本质区别,以及散文书写之于个体自我完成的意义与价值。

散文课 名言/名句/语录

内心茁壮如新芽的年轻人,对自然的茁壮熟视无睹因为他们的生机是一样的。对熟视无睹的事,我们往往是十分迟钝的,对不劳而获的恩赐,没有人会想到去珍惜。所以年轻人会更喜欢悲剧的力量,对感受悲剧的力量更为敏锐。他们执着地看“失去”、看“衰败”,还看得头头是道。年纪大的人反而喜欢活力,喜欢希望,喜欢欣欣向荣。遇到了“颇不宁静”的事,艺术家眼睛里看到的不一定是悲伤的、焦虑的,还可能是过于生机勃发的,甚至是勃发到突兀的,生成了独特的兴趣及审美的偏执。与其说是作者真的“看到”了什么,不如说是他坚持期望自己看到什么。与其说看他们如何写作这种“看到”,不如说不妨看看他们一定看到却不想看到的种种。以至于年深日久,他们真的“发明”了另一种看到,并形成了自己的语言。 好的创作需要理性地运用感性,需要写作者对思想有感情。 希望这只是暂时的过渡期,不久纯文学便会重新发展起来,至少和散文学一样!但就散文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 还有一个香港电影《一念无明》,说的是杀母的故事。母亲的失能不断地消耗着儿子的内疚感,身为儿子,自责似乎是有一个底线的。陈独秀就曾经说,母亲的眼泪比祖父的板子,着实有威权(《实庵自传》)。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母神带有创造、保护、丰饶、温暖、繁衍的特征,是精神原乡,另一方面,受制于生理特征,母亲是容易确证的,父亲则可能是模糊的。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