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陌生人

我自己的陌生人简介

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到抱走台湾各大文学奖冠军的博士生首次梳理写作心路

精心讲述写作比赛的窍门,悉心呈现名家写作课的课堂笔记,留心生活素材中的点点滴滴

“作为叙述文字的作者,你扮演的角色就好比是一个造物主,你创造的是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一定要尽可能的精细、周密,这样你才能在其中天马行空,游刃有余。”

——《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安贝托·艾柯著

“人事有代谢,人心无古今。写作能看到一种冲破时间的力量。那是人与人之间的朴质的传承,与这个世界的变迁无关。是人的自识、人与人的相处、误解与原谅。”

——张怡微

这本作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本随笔集中,呈现了一位将写作视为志业的年轻人所经由的道路,努力与付出,失去与得到。诚恳而真挚。她仔细梳理了从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无意中走上一条职业写作者的路径:读创意写作专业,接受王安忆、吴念真的写作指导训练,参加台湾各种文学比赛,用比赛的奖金一路读书、写作至今。生活的锐度,生命的悲欣,统统借助故事内化为心灵生活的一部分。“有时我也是自己的陌生人,共栖于这亲爱的人生。”

媒体推荐:

张怡微以小说名世,却在散文写作中不断开掘文字以及自我的多重可能。作为一个小说作者,她或许醉心于时光之于生活面貌的多般塑造,积极探索人与人、人与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然而,作为一个散文写作者,她似乎对文字与影像所创造的第二世界更为倾心。她的文字有着诚恳的感悟力与知性的美感,呼唤着精神的对话与交流。她关于文学本身的理性思索,必将为她的小说创作提供丰沛的滋养。

——2014年“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授奖词

我自己的陌生人 名言/名句/语录

翌桧:明天变成桧树,但永远变不成桧树。家人之间,再没有什么输赢对错,只有在爱和误解中摇摆的喜乐。互相折磨,以沉重的爱厮杀噬搏,一点一点飞扬,又一点一点落定。即使路上发生了好多事,可是终点只有一个。 不要带上我儿子,”那种刺耳的声调后来常在梦魇闪回,我的心噗噗噗直跳,像是要签南京条约时般挣扎,有一种神圣的历史感。“那我爸妈怎么办。他们是两个人啊!”我在心里默默咆哮,但也只是心中罢了,我这样的怂人真是无法当着一个活人咆哮。回想起来才发现,纵使恨,但过年在我心里还是有一点位置的。纵使冷,我其实还是愿意在这段路上走一走的。反正妈妈家的鳗鲞比爸爸家的好一点,爸爸家的带鱼是妈妈家换一百种酱油都做不了的。这就是上海人说的“眼光”、“手势”。分开了就吃不到了,但走一走,又吃到了。走一走,总归好过要看脸色去吃吃不惯的。 去年过后,其实我也陷人了迷惘。我已经不太知道我到底希望怎么过年了。好像我只会过这一种年,不完满的年,没得挑的年。不过这样的年,还有一点失落。我也没本领过其他的年。 死亡与睡眠太像是两个兄弟,一个阴寒,一个温煦。 人生终究都是寡淡而现实,而无滋无味中的百折千回,人与人的纠葛会为这个无味的容器添加各种颜色,但真正要它改变滋味,靠的还是时间。用时间的不可逆,淹没生命体验的不可逆。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