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作品
看不见的女性经典语录
1 、西蒙娜·德·波伏瓦在1949年写下了著名论断:“人类是男性的,男人不是从女人本身,而是从相对男人而言来界定女人,女人不被看作一个自主的存在。(……)男人是主体,是绝对,而女人是他者。”译者在这里翻译“他者”很有意思,这里的“他者”指的是女性。与前文“男人不言而喻,女人不被提及。因为当我们说到人类,总的来说,我们指的是男人。”相合,可谓绝妙的讽刺。与后文“不加说明即为男性”则更是精妙!当作者用“通用阳性词”这一现象来论述“看不见的女性”时,译者转手用了通用阳性词来指代女性。这本书真真是被译者翻译出了另一个高度! 2 、印度的公共交通机构也没有将数据按性别区分,[38]而欧盟最近的一份报告哀叹具有性别意识的交通数据太少,称“大多数欧洲国家没有定期收集这类数据”。[39]和英国一样,美国的交通统计年报只提到两次女性:一次是关于驾照,一次是关于步行。[40]不过与英国不同的是,美国在两次提及女性时甚至没有采用实用统计数据,而只是泛泛而谈。一个更隐蔽的数据缺口存在于世界各地运输机构呈现数据的方式中。总的来说,所有以有偿工作为目的的出行都被归为一个单独的类别,但照护工作被细分为更小的类别,其中一些类别,比如“购物”,与休闲根本没有区分开来。这没有考虑性别差异。当桑切斯·迪马达里亚加在马德里收集与照护相关的出行数据时,她发现以照护为目的的出行与以工作为目的的出行几乎次数相同。当进一步通过区分性别提炼数据时,她发现照护是“女性出行中最重要的目的,就像工作是男性出行的主要目的一样”。她认为,如果所有的出行调查都这样做,规划者将被迫像对待通勤一样认真对待照护出行。 3 、这种男性默认的偏见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是他们开创了把女性身体视为“残缺不全的男性身体”的潮流(多谢了,亚里士多德)。雌性是“里外长反”的雄性。卵巢是女性的睾丸(直到17世纪它才有了自己的名字),子宫是女性的阴囊。它们之所以在体内而不是(像典型的人类那样)长出体外,是因为女性的“生命热”不足。男性的身体是女性无法企及的理想。

1页 / 

1

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 经典语录

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

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简介:

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Caroline Criado Perez) 英国作家、记者。 曾就读于牛津大学(英语语言和文学专业学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性别研究专业硕士),作品常见于《卫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新政治家》等知名媒体。2015年出版女性群像传记《像女人一般》(Do It Like a Woman),入选多家媒体年度好书榜单;2019年出版...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