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
显微镜下的大明 名言/名句/语录

本页共收录336条《显微镜下的大明》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名言/《显微镜下的大明》经典名句/语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显微镜下的大明》语录可以了解《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名句,欢迎分享。

当初那些掩面而走的灰户、囤户,发现严打的风头已经过去,便大摇大摆地又回到船岭,扒开灰窑继续开工。他们凿岩的势头比从前还猛烈,开矿规模比从前还大仿佛欲望压制了・这次要一气全反弹回来。 等到乡宦士绅们发觉情况不对,整个龙脉已是一片千窑万矿的热闹景象。他们找到冯开时,请求他采取措施。冯知县微徴一笑,表示自有妙计。 没过几天,冯知县召集县里民众,公开宣布捐俸。他作为父母官,愿意捐俸百金,尽买龙脉石山烧灰处的地,留给县学作为学田。 这招谭昌言已经玩过了,事实证明没什么用,山民们根本不愿意出卖地契。不过捐这个动作,从宣传上确实好看,能充分体现出知县爱民如子的用心。 知县既然有了动作,士绅们也不好装聋作哑,大家各自出了点钱,湊足了三百两用于赎买龙脉。不过由于赎买政策形同虚设,这一轮宣传,只成全了冯知县的官声。 土绅们有点不甘心,再次去催问,冯知县又是微微一笑,拿出一篇文稿来。原来,冯知县已经写完了一篇陈述婺源保龙禁灰的大文章。 这篇文章,真的是辞藻华丽,典雅斐然。 比如他描写龙脉风水:“由来独加护持,以至龙神独王。挺生徽国道,周孔之源。辈产硕儒,著述匹邹鲁之盛,科第蝉联相续,台座鹭序推先。”“”指像白鹭一样群飞有序,多指朝堂之上的百官站位。 ……土绅们看到最后,通篇都是花团锦簇、骈四俪六的辞藻,却没什么干货,除了吹嘘了冯知县自己捐俸的义举之外,一条具体措施也没写。冯开时解释说,这篇文章不是给你们看的,是给上面看的。 他把文章的收件人地址一亮,满座皆惊。送直隶徽州府知府刘可法,送钦差整饬徽安兵备、江右参议张文辉,送巡按直隶、监察御史田生金,送差督抚应天等府地方、右副都御史王应麟,送差提督学校、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周。好家伙,冯开时竟然将自己的文章,群发给整个南直隶的高层,一个不少真当这是拜年短信啊。县级官府解决不...
“不分户种”是说无论民、军还是匠户,都要登记,没有例外,这是全国一盘棋;“就地入籍”是说,当时天下流民逃户太多,朝廷要求他们返回籍贯所在地,但如果有人不愿意回去,也没关系,可以在本地落籍,一样可以授田登记。、不过,无论是权宜之计还是规划卫所,都只是表面原因。其实朱元璋沿用旧制,归根到底是因为他的控制欲太强了。这种制度弊端多多,但特别适合维持稳定,而稳定是新生朱明王朝最重视的。在朱元璋心里,老百姓最好老老实实待在土地上,别到处溜达生事。 不光朱元璋这么想,明清两代对职业户制,也颇多正面评价。比如万历年间有一位礼部官员晏文辉赞誉说:“洪武旧本,由(犹)木之根、水之源也,木有千条万干,总出一根;水有千支万派,总出一源。人有千门万户,总出于军民匠灶之一籍。”清代的学者朱奇更是进一步分析说:“既有常业,有令世守之。则父兄所以教其子弟,子弟所以拳其父兄者,无非各事其事,童而习之,其心安焉,不见异而迁焉。” 朱奇龄的分析,真正是切中肯繁:你一生下来,职业就注定了,不会有的想法,自然不会瞎折腾一此所谓“其心安焉,不见异而迁焉”。官府方便管 换句话说,为了保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朝廷并不在乎牺牲掉社会活力理,社会也能少闹点矛盾。和个人自由。

11页 / 

34

显微镜下的大明

《显微镜下的大明》

作者:马伯庸

马伯庸其他作品: 《长安十二时辰 上》 《三国机密》 《古董局中局》 《文化不苦旅》 《风起陇西》 《草原动物园》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显微镜下的大明》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 作者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这些档案是中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奇迹,它们着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记录极为详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 这六个事件聚焦于一... (更多)

投稿有关《显微镜下的大明》的语录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