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户种”是说无论民、军还是匠户,都要登记,没有例外,这是全国一盘棋;“就地入籍”是说,当时天下流民逃户太多,朝廷要求他们返回籍贯所在地,但如果有人不愿意回去,也没关系,可以在本地落籍,一样可以授田登记。、不过,无论是权宜之计还是规划卫所,都只是表面原因。其实朱元璋沿用旧制,归根到底是因为他的控制欲太强了。这种制度弊端多多,但特别适合维持稳定,而稳定是新生朱明王朝最重视的。在朱元璋心里,老百姓最好老老实实待在土地上,别到处溜达生事。 不光朱元璋这么想,明清两代对职业户制,也颇多正面评价。比如万历年间有一位礼部官员晏文辉赞誉说:“洪武旧本,由(犹)木之根、水之源也,木有千条万干,总出一根;水有千支万派,总出一源。人有千门万户,总出于军民匠灶之一籍。”清代的学者朱奇更是进一步分析说:“既有常业,有令世守之。则父兄所以教其子弟,子弟所以拳其父兄者,无非各事其事,童而习之,其心安焉,不见异而迁焉。” 朱奇龄的分析,真正是切中肯繁:你一生下来,职业就注定了,不会有的想法,自然不会瞎折腾一此所谓“其心安焉,不见异而迁焉”。官府方便管 换句话说,为了保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朝廷并不在乎牺牲掉社会活力理,社会也能少闹点矛盾。和个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