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称《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流传广、影响大。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工作底本。针对佛僧对话,散文与诗句相互交叉的特点来进行标点和分段。 ... (更多)
本页共收录115条《楞伽经》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楞伽经》名言/《楞伽经》经典名句/语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楞伽经》语录可以了解《楞伽经》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楞伽经》名句,欢迎分享。
分享至:
第1页 /
共12页
《楞伽经》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称《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流传广、影响大。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工作底本。针对佛僧对话,散文与诗句相互交叉的特点来进行标点和分段。 ... (更多)
推荐作品
更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时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地藏经
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shèn)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wǎng)魉(liǎng)。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yāng)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大学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浮生六记
向晚庭院,倚靠相背,闲话短长。
沈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