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卡这个人物自然是虚构的,然而他参与的历史是实有其事的,他的感情又是一个普通人的感情。这部体裁别致,并不违反现实主义的小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又出于什么原因要这样写?我们知道在法国现代文学史上,波伏瓦的名字与萨特的名字几乎不可分离。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波伏瓦是存在主义文学流派的主将。两人共同生活,各自写作,为传播自己的信念奋斗一生。四十年代初,萨特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胡塞尔学说影响下・在法国提出了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ニ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萨特的存在主义在西欧各国风靡一时。也在这个时期,它又遭到各方面的激烈攻击和批评。人们责备存在主义强调人类处境的阴暗面,热衷于描绘消极的事物,不信任人性的善良,否认人心向上的欲望,因而说存在主义是一种虚无主义哲学。为了回答这些责难,萨特一九四五年先在演讲合上宣讲,一九四六年再在刊物上发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关于存在主义的文章车载斗量,不计其数,在此只对有助于理解这部小说的几个要点简略地说几句。 萨特有一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在他看来,“人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每个人在提这个问题时已经存在了。人不是凭自己的意志而存在的。有意义的问题应该是:人是否愿意继续存在?争取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存在?也就是在存在的既定事实下去确定自己要成为什么。 萨特还说:“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人出生后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但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处境、自己的判断作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