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的倒影

昆德拉在法国不以为是异乡人,稚气盎然地认定捷克千载以来本是欧罗巴之一部分,这是自在的,那么捷克的现状岂非不自在了。所以他曾觉得在布拉格反而比在巴黎更有失根之感。此话总该由他说,说得兄弟们相视莫逆而笑。然后,他用捷克文写小说,最熟悉的事物用最熟悉的文字来表现。流亡作家以中年去国者为佳,昆德拉的经验,想像全渊源于波西米亚、布拉格。什么是“布拉格精神”?有直接的或间接的诠释吗?《城堡》,《好兵帅克》,谅必就意味着这种精神。说是对于现实的“特别感觉”(出奇的敏锐吧)。说是持“普通人”的观点,站在下层,纵观历史(仰视的,倒过来的鸟瞰)。说是“挑战性的纯朴”(如果作“纯朴的挑战性”呢,即原生的反弹力)。又说所谓“布拉格精神”具有一种“善于刻画荒谬事物”的才华(那是多么可喜)。又说还有一种“无限悲观的幽默”(那就真是可钦可爱之极了)这些,谁说的?米兰·昆德拉,他几乎是在说自己。

木心

原作者:木心

木心作品: 《文学回忆录》 《素履之往》 《琼美卡随想录》 《鱼丽之宴》 《即兴判断》 《温莎墓园日记》 《从前慢》
木心简介:

木心 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陈丹青的导师。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曾出版多部著作。 1927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生,浙江乌镇东栅人,据称,木心与作家茅盾(沈雁冰)两家有较远的姻亲关系。木心先生的大甥婿郑儒针是香港银行前行长——郑铁如先生...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