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德拉在法国不以为是异乡人,稚气盎然地认定捷克千载以来本是欧罗巴之一部分,这是自在的,那么捷克的现状岂非不自在了。所以他曾觉得在布拉格反而比在巴黎更有失根之感。此话总该由他说,说得兄弟们相视莫逆而笑。然后,他用捷克文写小说,最熟悉的事物用最熟悉的文字来表现。流亡作家以中年去国者为佳,昆德拉的经验,想像全渊源于波西米亚、布拉格。什么是“布拉格精神”?有直接的或间接的诠释吗?《城堡》,《好兵帅克》,谅必就意味着这种精神。说是对于现实的“特别感觉”(出奇的敏锐吧)。说是持“普通人”的观点,站在下层,纵观历史(仰视的,倒过来的鸟瞰)。说是“挑战性的纯朴”(如果作“纯朴的挑战性”呢,即原生的反弹力)。又说所谓“布拉格精神”具有一种“善于刻画荒谬事物”的才华(那是多么可喜)。又说还有一种“无限悲观的幽默”(那就真是可钦可爱之极了)这些,谁说的?米兰·昆德拉,他几乎是在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