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不是某种舒服快乐的感觉或某种奇特的心灵状态。当你以正确的姿势打坐,你的心灵状态本身就是开悟。知道生命短暂,所以尽情去品味每一天、每一刻,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人生。人生有一百年可活固然美好,但只有一年可活也同样美好。只要你持之以恒地修行,就一定能达到这个境界。“参禅”就是一种烧干净的活动,除了灰烬外什么都不留下,这就是我们修行的目的。道元禅师说过:“灰烬不会复燃为柴火。”灰烬是灰烬,灰烬应该完全是灰烬,而柴火应该是柴火。当这样的活动发生,一个活动就会覆盖所有的活动。通常,当一个道理很简单的时候,我们会说:“噢,这个我晓得!这很简单,每个人都晓得。”但如果我们不去发现它的价值,它就什么也不是,那么就和不知道这个真理是一样的了。但如果我们体会不到它的价值,那么我们对文化了解愈深,就会愈知道这教法有多么真实且多么必要。我们的人生可以视为渡过一条河流,我们的人生目的是要努力到达彼岸——涅槃。不过,人生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我们走向彼岸的每一步,实际上都是到达彼岸本身。佛教用语中有所谓的“布施[15]波罗蜜”。“波罗蜜”的意思是“渡”或“到彼岸去”。我们的人生可以视为渡过一条河流,我们的人生目的是要努力到达彼岸——涅槃。不过,人生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我们走向彼岸的每一步,实际上都是到达彼岸本身。我们盘腿打坐,我们就重拾起最基本的创造活动。创造活动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坐禅结束后我们对自己的觉知。打坐时,我们什么都不是,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是谁。我们只是纯然地坐着。但是,当我们站起来时,我们便再次存在,这是创造的第一步。当你存在,万物就会存在,一切都在同一刹那间被创造了出来。当我们从“无”当中出现,当万物从无现身,我们会看到一次崭新的创造,这就是无执。 第二种创造就是当你在活动、制造或是准备某些东西像是食物或茶的时候。 第三种是你在自己里面创造了些什么,例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