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生命的短暂,中国人更重视的是声名的久远。以何种姿态进入历史,是每个大人物最为关心的事。这个角度看,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也许不是帝王,而是史宫。史们坐在书房里,稍稍偏偏笔头,就可以化朽为神奇,或者化神奇为腐朽,所以唐代宰相韦安石说:“世人不知史官权重宰相。宰相但能制生人,史官兼制生死。古之圣君贤臣所以畏惧者也。”(《新唐书,列传第四下》) 史家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是因为中国史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求真”,而是“惩恶扬善”“以史为鉴”“使乱臣贼子惧”。目的决定手段,为有效地“扬善”和“惩恶”,让人“感动”或者“恐惧”,就须用“典型写作”的方法,使善恶对比分明、忠奸一目了然,使人知道爱什么、恨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典型写作的秘诀非常简单,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向读者提供单方面信息,令读者“偏听则暗”,误以为历史人物或者是毫无缺点的高大全式人物,或者是从头坏到底的十恶不放之徒。这些技巧在隋炀帝神话的写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国人更重视历史,从有文字开始,中国历代都设有史官,史书之浩繁为世界所仅见,然而,也从来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在历史中肆无忌惮地造假:与其说中国古代历史是一个记录的过程,不如说主要是一个抽毁、遗漏、修改、涂饰和虚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