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
围绕着“报”字的“报答”“报仇”“报偿”以及“报应等名词的中心意义是“反应”或“还报”,而此一观念是中国社会关系中重要的基础。中国人相信行动的交互性(爱与憎,赏与罚),当一个中国人有所举动时,他会预期对方有所“反应”或“还报”。联想到《清风亭》的经典悲剧,背靠着“天雷报”的因缘,就非常有意思。好像我们说一个人没有良心,没有道德情感,丧尽的是“天良”,它不是面对法、面对理的,而是面对天的。什么是天?天是一种难以言说的道德模造机制。
分享至:
热门推荐
原作者:张怡微
张怡微,1987年出生,上海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中文系文学写作专业硕士毕业,现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博士班。曾获全国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38届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冠军、第二届“两岸交流纪实文学奖”佳作奖、第十五届台北文学奖散文首奖。作品有散文集《怅然年华》,小说集《青春禁忌游戏》《梦醒》《时光,请等一等》等。2004年获得全... (更多)
标签分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