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
先祖认为中国绘画式微,“以图为画必不可废,以写为画犹必进取”。进而深入中西艺术腠理,通过谈对艺术“真实”的把握,指出中国绘画较之以西方十九世纪的写实画风,其表意优势。“中国绘画之真实非但形态有其内容之真实,即笔墨擒纵亦有其内容之真实,此曰意境。在意为奇意,在境为超境”而同时,严谨的“伦类”之限却对中国的艺术的发展,造成桎桔。盖因“西洋画固非无伦类,而无物不可入画,故有其生发不穷也。西方文明东渐,吾国旧有之伦类观念破坏。一时新的伦类结合不能建立”。因此,应该抛开“固有之空陈形式伦类观念”而应该学习西方,建立起“见即能画”的新式审美理念,才不至“使今之中国绘画陷入绝境”。
分享至:
热门推荐
原作者:葛康俞著,葛亮编
葛康俞(1911-1952),安徽怀宁人,著名书画家、美术史家。清代书家邓石如后人。早年求学于杭州国立艺专,师承潘天寿等人。历任安徽大学、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其文史学养精深,工书善画,造诣甚高,与叶恭绰、黄宾虹、邓以蛰、启功并称近代五大鉴赏 葛亮,作家,学者。毕业于南京大学、香港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教于香港浸会大学。著有长篇小说《北鸢》《朱雀》《燕食记... (更多)
标签分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