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或诗意的角度,我能够欣赏死亡之美——它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论贫富贵贱;它赋予人类恐惧的瞬间,也让时间有了生命。可是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习惯于避讳死亡,不愿意让那个字在舌尖流连。在一个唯物主义的社会里,死亡意味着一切的终结。我们不希望被它提醒:我们珍视的所有东西都是短暂的,感情、财富和名望都只够维持一生一世。我觉得中国人恐怕是全世界最为恐惧死亡的人群,因为智识阶级几乎一直是无神论者(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是另一回事),普通人信佛信道又往往出于安全或功利的目的,而对国人影响至深的儒家对宇宙哲学和生死问题竟毫无自己的解释,就连孔子被问及时也只拿”未知生,焉知死“这样的话来搪塞……)你不过是自然中微渺的一份子,和万事万物一样,终有一天会死去。所有你曾引以为豪的东西都是暂时的,所有你害怕失去的东西都注定会失去,而终有一次你将不得不信任神,或是宇宙中那个至高无上的存在,而不是你自己。它实际上是又一则关于谦卑的寓言。印度以一种谦卑的态度承认,我们永远无法找到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问题的终极答案,但我们仍然必须为了越来越接近它而不断地追问,不断地寻求。